真是可惜,這個世界上從沒有過什麼“佔便宜大賽”。
否則的話,以寧衛民的水平,一定有較大的機會拿到金質獎盃,嚐嚐當世界冠軍的滋味。
因為這小子薅羊毛的手段,那實在是太老道了。
不信你就看啊,幾乎所有與他有關的產業,都裡裡外外把兩個法國明星的紅利吃了個遍。
無論個人的還是公家的,無論眼前就能見利的,還是需要長期孵化的,都是如此。
但即便如此,最絕的是兩個法國明星居然還樂在其中,似乎都很高興被他利用似的,很有點被他給賣了還幫忙數錢的意思呢。
這難道不是本事?
甚至這小子最走運的,是這兩個法國明星對於某些事情的過於執著,反而還給了他許多額外的啟示。
讓他在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裡,發現了更多的被他一直忽視的可貴之物。
也由此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如今所處的環境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
就不如說對於美食的討論和爭辯吧,寧衛民從中獲得的就遠遠超乎他自己最初的預計。
眾所周知,法國人的“傲慢是舉世聞名的。
而他們這種與華夏民族截然相反的氣質主要來自於他們的文化地位。
別看近年來法國經濟一路下滑,但法國的文學、美術、雕塑、音樂、建築、時尚、美酒、美食都是世界的明珠,始終牢牢高居於西方文化的神壇。
所以依仗這些豐厚的文化資產,法國人就可以趾高氣揚,絲毫不尿成為世界新一代霸主的美國佬,以及多少還留有一點餘威的英國佬。
只要坐下交談,這些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東西就能以絕對優勢磕死對方。
打個比方,無論任何場合和宴會,西方人要是一聊美食,英國人和美國人面對法國人必然都得成了癟犢子。
這兩國除了炸魚柳和漢堡可樂還有什麼可炫耀的?那必須慫啊。
就是義大利人也未見得能靠著通心粉和披薩跟法國人挺腰子。
儘管以奢華、優雅、浪漫享譽全世界的法式料理,其來源正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
但多年沒有進步,始終沒有格調,卻是義大利傳統美食的死穴!
總而言之,法國美食的確可以獨步天下,戴上王者的桂冠。
然而這還有個前提,那就是僅僅限於在西方世界。
因為世界的東方,還有一個文明古國足以和法國在各種文化上抗衡,那就是華夏。
以美食為例,埃茲拉·龐德在《比薩詩章》裡,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讓世人矚目句子——“全部義大利,也比不上一道華夏的菜餚。”
儘管不能以此就說華夏的烹飪天下無雙,整個世界再沒有哪個民族和國家的美食能與中餐相媲美。
但起碼也能證明,華夏同樣屬於美食權威的存在,格調和地位並不弱於法國。
事實上則更是如此。
雖然寧衛民目前只是給兩個法國明星普及一些華夏最基本的吃食,還沒帶他們去吃什麼高精端的大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