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無論公司企業還是機關單位,一年的人事調動也都是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完成的。
於是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退休了,有的人即將被派往異地或者外國工作。
那麼這個時節,也就成了東京人聚會最多的時候。
基本上每個公司,每個公司的每個部門,都會在盛開的櫻花樹下舉行聚會,聚眾喝酒。
幾乎每一株櫻花樹下,總能看到歡喜與眼淚。
這還不算,別忘了,這個年頭的日本經濟崛起也讓日本退休的老人普遍富足。
而且正因為日本特殊的狹長國土,櫻花花期存在著時間差,許多身體健康,有錢也有閒的日本老人就成了“追櫻族”。
他們掛著相機走走停停,能夠從日本的最南端一直追著櫻花的腳步來到最北端。
而東京是就是他們旅行中途非常重要的一站,幾乎每個追櫻族都要來。
再加上在東京的外國人數量原本就不少,對如此絢爛的櫻花美景同樣感興趣。
如今因為日元升值,全球的外國資本都在往這塊寶地湧來,更多的外國人也席捲而來。
這一切的因素湊合在了一起,那可不東京的人口爆炸了嘛。
要說有一個億或許有點誇張,但兩千多萬,比花季前的東京常駐人口翻上近一倍是一定的。
乾脆這麼說吧,時至今日,別看賞櫻花不是日本法定節日,可已經成了不是節日的節日。
全日本從上至下的社會階層都願意參與這個社會活動,那熱鬧勁幾乎相當於一場狂歡節。
甚至由此而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經濟模式——櫻花經濟。
這個時節的東京,無論是在百貨公司還是超級市場,都插上了櫻花樹枝,渲染著櫻花的粉紅。
飲料公司把易拉罐印上了櫻花圖案,各種用櫻花釀成的酒也紛紛登場。
還有櫻花蛋糕,櫻花茶,用櫻花花紋做成的衣服和包。
商家還會推出櫻花時節的特賣價,東京各處也會舉辦夜間賞花的夜市。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公園、酒店、旅館、餐廳、旅行社,那是統統漲價,收入最高能比平日翻上三倍。
所以這種情況下,在東京想要看櫻花開宴會,就必須要派遣人手提前去搶佔地盤才是。
實際上對於各個企業而言,一般這種體力活都是公司新進職員的任務。
這些剛剛離開校園的小夥子們作為個個公司的先遣隊,不但要扛上很大的塑膠布,還要買上各種啤酒、飲料、烤串、魚乾等下酒菜,在櫻花剛剛含苞待放的時候就去圈地。
而且至少要堅持一個禮拜才行。
但凡東京賞櫻聖地景緻極佳的地方,每年都免不了會上演一幕幕的爭搶鬧劇。
到時候你就看吧,望不到邊際的櫻花之下,便是密密麻麻數不清的腦袋。
那情景和共和國坐綠皮火車,過道全部坐滿人,東倒西歪的場面一模一樣,密集的腦袋比櫻花搶眼。
而且這些提前圈好了地方的人群,是幾乎不流動的,一群連著一群,會從早喝到晚,甚至醉臥於櫻花樹下。
日本昭和時代所謂的“花見”,就是這麼誇張和瘋狂。
可話說回來了,寧衛民一個初來乍到的異鄉人,又怎麼會了解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