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儘管寧衛民能夠提前預料到會人多,但真的沒想到會有那麼多。
日本這亂勁兒,說起來特別像未來國內的五一、十一黃金週,各地遊客向京城的故宮和長城集中扎堆似的。
哪怕沒有車,遊客單憑徒步都能造成交通擁堵。
而且最邪門的是,不光是週末,連平日工作日都是這麼多人。
寧衛民透過電視新聞報道,看到熒屏上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的情景。
他是死活都想不明白,這些人都打哪兒冒出來的呢?怎麼跟種蘑菇似的!
TM日本全國才一億多人口啊,看這樣子好像都跑東京來賞櫻花了!
即便如此,那也不能連班兒都不上了呀!
別說,還就是這麼邪性。
寧衛民認為的這些不可能,偏偏還真的距離事實真相不遠。
雖然程度上和他估計的略有差距。
怎麼呢?
原來說起這日本人的賞櫻花活動,古已有之,歷史悠久。
一般認為平安時代812年宮中舉行櫻花宴是其起源。
當年隨著遣唐使被廢止,梅花不再東來。
無所事事的日本皇族沒有梅花可賞了,就找到了新的代替品——櫻花。
於是春季賞櫻便成為日本宮中每年的常規活動。
到了1598年,豐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醍醐賞花會”,更以豪華奢靡名彪史冊。
等到進入江戶時代以後,賞櫻花活動已經拓展到了民間,成為日本的平民百姓也能參與的大眾娛樂了。
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就生動描繪了江戶市民賞花取樂的情景。
而且按照日本的傳統風俗,日本人賞櫻花還不光只是看,還免不了要大吃大喝,狂歡大鬧,撒撒酒瘋才行。
因為日本人相信,只有這樣,才能讓豐收的年景和豐富的食物成為現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當代的日本來說,東京櫻花盛開的這個時間點也很特別。
首要原因,是日本學校學制比較特殊。
不同於共和國九月上學,六月畢業,日本是四月份上學,三月份畢業。
那麼到了東京櫻花盛開的時候,相處了幾年的同學就要分別,各奔東西。
許多大學中相戀了幾年的愛人,也會在櫻花樹下拉鉤吻別,演繹最後的甜美與酸楚。
其次,日本的財政年度跟我們國家也不一樣。
日本是從4月1日起,到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日本人來說,4月1日既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小學生變成了中學生,中學生變成了大學生,大學生畢業走向了社會,就此成為社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