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說了,這年頭的人沒見過世面,加上肚子也太素了,才會如此。
未必就能說明廚師水平真有那麼大差距。
但這樣的理由怕是說不通的。
為什麼?
就因為穿越而來,自詡吃過不少席面的寧衛民也一樣啊。
就句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師傅的一道賽螃蟹就給他吃服了。
人家是沒把肘子給做出龍肉味兒來,但卻把雞蛋和魚肉做成螃蟹味了。
說起來,前世寧衛民還真吃過這道菜。
當時是他是在一個老字號的京菜館請一個外地客戶。
客戶翻選單時,看到這道菜覺得挺新鮮,又聽說是京城傳統的菜式。
結果就點了,沒想到等菜上來一嘗,倆人都樂了。
居然是盤兒沒形兒沒樣兒,碎豆腐似的炒雞蛋。
說是有那麼點螃蟹味兒,可實際上只是因為菜裡澆了吃螃蟹少不了的姜醋汁而已。
這再怎麼說,也不值得八十多塊啊。
從此,寧衛民也就對這菜沒什麼好感了。
認為就是坑人的噱頭,跟糖拌西紅柿被叫做“火山下雪”標價五十八塊一樣。
甚至不如同和居拿雞蛋翻炒的“三不沾”,別看人家標價一百零八塊。
那畢竟是真功夫,而且好吃啊。
於是這個經歷也被他認為是平生奇恥大辱。
他一個堂堂的生意老手,從來只有懵別人的,居然被飯館黑了,能不感到憋屈嗎?
可今天又不一樣了。
因為劉師傅做的賽螃蟹和那狗屁菜館完全不同。
人家是以黃花魚為主料,雞蛋當輔料,再加入各種調料提前醃製,快火炒成的菜餚。
黃花魚肉雪白似蟹肉,雞蛋金黃如蟹黃。
劉師傅的賽螃蟹,別說外觀極其酷似蟹肉,那軟嫩滑爽味鮮更是賽蟹肉。
完全做到了不是螃蟹,勝似蟹味。
要和現在市面上正賣的肥蟹比,不但便宜多了,吃著還尤為過癮哪。
這寧衛民還能不挑大拇指嗎?
說起來,這還是他不知道的這道菜真正由來的情況下呢。
假如他要是知道,這賽螃蟹是由同治年間膳正烏爾渾烏七爺所創,原是地道的御膳。
後來經由口子廚何三兒跪地苦求,烏七爺動了惻隱之心傳藝,才得以傳入民間的。
假如他要是還知道,如今京城的口子廚幾近絕跡,也只有瑞賓樓一脈傳下來的賽螃蟹為正味兒。
這小子恐怕更得慶幸自己的幸運了。
因為這就是絕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日後說吃不著,也許就真吃不著了。
瞧他這份福氣,大不大吧!
總之,如果今天的拍攝鏡頭打算以宴席上的場面收尾的話。
那最後大吃大喝的一幕,一定讓看到它西方人,更加誤會我們的國人都是很刻板的。
因為邊家的酒席其實算是個特例,菜餚實在是太美味了。
以至於坐在席上的賓客,拿起筷子就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