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句話說的好,全天下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
別忘了,五個手指頭還不是一邊兒長呢。
人世間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是背得離譜兒的特例。
明明沒做錯什麼,他們的日子卻在酸澀的苦水裡越浸越深,一點兒不見好轉的跡象。
讓人無法不心生同情。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另一位同樣有權住這兩間小房的主兒,也在1979年冬天,跑回京城來了。
這就是返城知青寧衛民。
說起這小子,更是個苦孩子。
寧衛民是1961年生人,父親寧長友是大柵欄起重社的三輪車伕。
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因為菸酒無度犯了腦淤血,早早過世了。
寧家實打實,沒有什麼親戚朋友。
所以這幼年喪父的孩子,連一天好日子都沒有過。
全是靠他那個在街道縫紉社上班的寡婦媽獨自拉扯大的。
至於他們孃兒倆搬到扇兒衚衕2號院來,當然是康術德一家搬走之後的事兒。
主要是街道幹部們特意照顧,可憐衛民媽寡婦失業的不容易。
覺得她們要是搬到這兒來,上班也就近了。
而搬到此處之後,明明住得好好的,寧家孃兒倆為什麼又會讓這兩間小房空置呢?
那也只能說命運的捉弄了。
敢情寧衛民初中畢業後,去京郊房山插隊。
偏偏1977年,就因為去房山看他,他母親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撒手人寰。
而寧衛民沒有縫紉手藝去接替母親的工作,直到兩年後,才能按政策把戶口遷回來。
可寧衛民接茬又是一個沒想到。
終於回到京城的他,發現自己竟然連個落腳的地兒都沒了。
他的家已經住進去去一個陌生的糟老頭子。
這又是何等的憋屈?
難怪人說,人要是背起來,恨不得連喝口涼水都塞牙,放屁都蹦自己腳後跟呢。
總之,兩個走投無路的人都指著這兩間小房過下半輩子呢,這事兒一下就擰巴了。
無論是康術德還是寧衛民,誰都想讓對方走人。
為此,他們不但讓小院裡的鄰居們評理,還起了激烈的爭端,一下子鬧到了街道幹部面前。
可實打實的來說呢,面對這樣的情形,街道幹部和鄰居們,也是左右為難,難以裁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