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勺”不再理他,只跟寧衛民說。
“現在你的當務之急,是趕緊開席,不能再耽誤了。官席菜品多,耗費的時間本來就長,在耽誤得不償失。何況時間已經過去十分鐘了,現在就是給你叫來人頂替他們,你這炒菜也沒法上了。得直接上主菜了。開業第一天啊,你這個人丟得可沒必要。這事兒你讓我來處理怎麼樣……”
寧衛民對“張大勺”當然是百分百的信服,毫不猶豫點頭。“您說了算。”
如此,“張大勺”才又衝老程和江大春說,“你們呢,想拔份兒、想出頭,這我能理解。誰還沒年輕過啊?都有過不服氣的時候。這也叫志氣!”
“但你們得明白一條,手藝人永遠得憑手藝說話,你得憑真本事壓過別人去,在灶上掙面子才行!不能用這種辦法啊!”
“廚師的本分是什麼?你們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這麼鬧席啊。總得先把正事辦好再說其他。我現在就問你們一句,你們認不認錯?現在不能上灶?”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聽鸝館和仿膳的廚師當然明白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
那都跟抓了救命稻草似的滿應滿許啊。
“張大勺”這老傢伙也不是“老傢伙”了,在他們的嘴裡,都變成了“老師傅”、“老前輩”。
老程和江大春還一個勁點頭,直說“張大勺”教訓得是。
就這樣,現場氣氛再次奇妙的轉化了,居然開始朝著和睦的方向演變。
然而至此,這事兒距離真正的和睦還差了那麼一步。
因為有還有些關鍵問題沒解決呢。
比如說老於世故的老程,生怕過了這景兒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所以在上灶前,他還有個要求,希望寧衛民能當眾表示既往不咎,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然而寧衛民不肯給他這個面子,表現得很強硬。
說為了維護店規,其他人可以不追究,但帶頭鬧事的小趙和小查不可能不做嚴懲。
他要罰小趙在後廚倒一個月垃圾。
小查則必須退回原單位,不打折扣。
於是這事兒又這麼僵住了。
老程和江大春,是不可能讓小趙和小查挨罰的。
他們要護不住自己人,今後也沒法見人了。
寧衛民也同樣沒法做退讓。
因為很顯然,一鍋價值數百元的清高湯都毀了,這是實質性的破壞。
如果這樣都能放過,他就沒法再管別人了。
要說這事兒,雙方矛盾是根本性衝突,照常理,已經沒有太多緩和的餘地。
但好就好在“張大勺”是從中說合的人。
多虧這老爺子有一身真本事,才能把別人束手無策的事兒給胡擼圓滿了。
“行了,不就這點事兒嘛。都別針尖對麥芒的耷拉臉子了。我再說兩句,你們聽聽行不行?”
“首先,就這鍋湯啊,不就是扔進了點肉餡嘛,還不至於廢了。我有把握能提清復原。所以這後果可能沒那麼嚴重。這樣吧,人就不要退回原單位了。再給他個機會,罰輕點吧。”
“其次呢,已經耽誤上菜這麼長時間了,咱們就得想辦法挽救場面。我不是說了嘛,廚行得憑本事說話。那咱們就打個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