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人均月工資,相當於一萬零四百塊人民幣,掙得比美國人還多。
既然腰包裡不差錢,見著這麼些好東西,又有哪個人不想買回去一些擺在家裡啊?
說白了,在那些日本太太的眼裡,幾百塊人民幣其實不過是一家人一頓飯的菜金而已。
這點錢還不夠一件名牌洋裝的開銷呢。
於是自然而然,來自東洋的顧客,也就發生了群體性質的爆買。
草編昆蟲,那都是十個八個的要!
絹人,也全是一對一對的拿!
店裡的一切,對這些日本人來說,就跟不要錢白送似的。
只要符合眼緣,只要拿得動,帶得走,他們就統統欣然買下。
而這其中,最飽受這些日本人青睞的品種,還就是剛上架的這些仿生瓷和料器葡萄。
要知道,日本的藝術文化,原本就脫胎於中華大地。
他們的陶瓷燒造歷史只有五百來年,連一千三百八十度以上的高溫燒製都做不到。
哪怕藝術瓷裡,讓他們最洋洋自得的“七寶燒”,那還是偷了景泰藍的方子呢。
所以作為華夏藝術文明的重孫子輩兒,日本人根本就沒法不對這些精美的仿生瓷和料器擺件心生喜愛和佔有慾。
結果這十幾個人竟然把店裡的僅剩不多幾件仿生瓷一搶而空,繼而又爭奪起了料器葡萄來。
那是絕不肯落於人後的慷慨解囊,好像買到就是賺,誰要是沒買到就是血虧似的。
那不用說,別看亂,別看累。
可無論是忙的口感舌燥的小魏,還是打飯回來後趕緊幫忙,同樣一身透汗的小孟。
又或是幫這個挑,幫那個選,最後還幫著拿,幫著帶的旅行社導遊,全都樂見於此。
不為別的,就因為在寧衛民指定的分配章程下。
齋宮和任何正式的、非正式的導遊都是最親密的合作伙伴,分配利益時還特別守規矩。
這對他們幾個,都意味著豐厚的提成。
亂點怕什麼?累點又算什麼?
這些日本人花錢越多,他們的報酬也就越多,當然高興了。
可恰巧就在這個日本團購物之後,小魏和小孟收拾他們搞亂的貨架時發現,上午那英國夫婦訂的四個料器居然少了倆。
原來就在剛才的混亂中,她們倆居然把英國人已經付過定金的商品,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賣給了日本人。
瞧瞧這個事兒,有多要命吧!
等明天那英國人來了,又拿什麼給人家啊!
沒的說,小魏和小孟第一時間想到的補救辦法,就是去找齋宮其他處也在售賣料器葡萄的姑娘們串貨。
可沒想到,料器葡萄和仿生瓷受歡迎是普遍現象,其他的地方也把這兩樣都賣光了。
別的姑娘還正打算去找她們串貨呢。
就這樣,好事要變壞事,小魏和小孟都著了急,上了火。
她們都非常清楚,這件事就是錯在她們。
明天只要英國人招來,那她們一準兒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一直沒工夫吃的午飯,這天算是徹底白打了,她們根本就沒法下嚥啊。
事到如今,她們也就指望著寧衛民來想方設法妥善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