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和小孟的話聽來似乎很有些蹊蹺。
無論料器葡萄還是仿生瓷,這不是第一天剛上架的新貨嗎?誰還能預定啊?
何況交了錢還不拿走?這不傻嗎?
可其實解釋清楚這件事的始末究竟還是很簡單的。
敢情這天的上午十點左右,一對英國夫婦在翻譯的陪伴下來逛了齋宮的商店。
一下就看中了店裡的絹人、料器葡萄和仿生瓷,對這幾種新上的民族工藝品愛不釋手。
經過反覆挑選,他們選定了六個大號的京劇絹人,四個料器葡萄擺件,以及四五件仿生瓷,大概總價是一千六百元外匯券的商品。
可隨後怎麼帶走又成了問題。
陪伴他們的翻譯是個女性,三個人要拿走這些仿生瓷和絹人倒是不難,可那四個料器葡萄卻實在不便攜帶。
要知道,這東西體積本身就相當於一個大鞋盒子。
如果加上外包裝就更大了,而且關鍵是怕摔怕碰啊。
這麼精貴的東西要一個不小心掉地上,那就全完蛋了。
再說了,這對英國夫婦身上的錢,滿打滿算也就差不多剛夠付清這些商品的。
如果在這兒把錢都花了,恐怕連付午飯錢都成問題了。
他們也就沒辦法繼續愉快的遊覽計劃了。
所以最終,英國夫婦就決定先買走絹人和仿生瓷。
至於那四個料器葡萄,他們只是支付了一百元外匯券當做定金。
說好等到明天來取貨的時候,再支付其餘部分。
應該說,這件事進行到這兒,還是一件很順當,也很正常的大好事。
小魏和小孟只要把這兩對料器葡萄給英國夫婦留住了就好。
但問題是,這天可是夏日裡的一個週末啊。
而且上午又屬於當天最涼快的時光,所以客人幾乎一撥接一撥的來。
小魏和小孟根本沒什麼空閒,一直溜溜忙個不停。
哪怕到中午飯點了,她們連換著去吃飯都做不到。
也就徹底忘了應該把英國夫婦交付過定金的料器葡萄收到隔壁的庫房去。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下午一點。
當氣溫高達三十三度,仿生瓷差不多賣光了,客人逐漸開始少了,她們才有暇去弄點吃的,撫慰自己飢腸轆轆的腸胃。
但偏偏就在小孟一個人看店,小魏去替倆人打飯的時候,京城國際旅行社的一個常來常往的導遊,又帶著一個十四人的日本旅行團進了店門。
好傢伙!
就這團日本人,女比男多,大多還都是四十多歲的歐巴桑,那叫一個熱鬧啊。
她們見到如此有趣別緻的工藝品,簡直可以用炸廟來形容了。
說句實話,別看日本人最擅長的細節巧思,做工精細。
可要從傳統美術工藝品製作上論,他們還差得老遠。
這方面共和國的工匠藝人是沒有敵手的。
光店裡的草編昆蟲的栩栩如生,京劇絹人的精細華美,就不是日本人能想象到的。
就更毋論料器葡萄栩栩如生中透出的高貴大氣,和仿生瓷精美器型中體現出的奇思妙想了。
那麼可想而知啊,近年來日本人經濟一直在高速軌道上執行著,國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