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譚大姐,不但看店、打掃樣樣到位。
而且幾乎每次都能用熱情的話語和端茶倒水的殷勤勁兒,把上門來想賣菸酒顧客留住。
非常稱職的兼任起了接待員和秘書的活兒。
甚至隨著經驗的豐富,有時候她自己就能獨挑大樑,談成對行情較有把握的菸酒回購生意。
張士慧的進步那更是了得。
在寧衛民有意安排下,自從去聽了康術德幾堂課。
這小子就非常迅速地掌握了和上層人士打交道的竅門。
明白了怎麼才能說出讓上層人士既愛聽又放心的話來。
應該說,回收高檔菸酒的生意,其實和當年“打小鼓”出入宅門府門收舊貨,是有較大共同性的。
但又簡單許多。
因為目前這行還沒有競爭對手,貨品除了煙就是酒,也不存在買著假貨“打眼”的可能性。
張士慧只要學會怎麼用人情“勾”住老主顧,又怎麼用話“架上秧子”得著便宜的基本套路。
就已經足夠在這行裡如魚得水,無往不利的了。
但如果就是這樣的話,還真是有點小覷了張士慧了。
因為他最值得稱道的,其實是他那天生對利潤敏銳,時刻都在琢磨生意的心思。
這不,那麼多人去莫斯科餐廳吃飯,都沒發現的商機,就硬是被他給發現了。
敢情莫斯科餐廳的物資供給,打餐廳開業起,就一直是由中央直管特殊供應渠道負責的。
即使是三年困難時期,這裡的肉食、奶製品也沒斷頓兒。
別處買不到的茅臺,這裡其實一直就有,而且還相當的便宜。
完全是官價對外銷售的,只是許多人都不知道罷了。
唯一的前提條件就是,一桌客人得在這裡點餐超過五元錢,才能買一瓶茅臺酒喝。
這個制度,想必是源自茅臺酒當年售價一塊多錢的時候。
如今明顯已經不合時宜了,但偏偏還在執行著。
於是這就給張士慧提供了可鑽的空子。
就因為帶著劉煒敬去動物園玩了一次,順便在“老莫”吃了頓飯,張士慧從此就愛上這裡了。
打這兒起,沒事兒他就帶著老婆騎著他那“小屁驢子”來“老莫”搓一頓。
吃什麼菜當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能平價買到茅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