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館甚至有八家字號裡都帶“春”字的酒樓,湊在一起被稱為“八大春”。
要問京城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春”字?
不為別的,主要就是因為冬去春來,萬物萌發生長繁茂。
京城人才會用“春”字來蘊喻事物的興盛。
要不怎麼一翻過年來,扇兒衚衕2號院的邊家、羅家就都忙著、催著,給自家的小兒子找物件呢。
畢竟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就連小貓小狗都願意往一塊湊乎。
這也就意味著,年輕男女的荷爾蒙會外旺盛,這時候相親,搞物件的成功機率最高。
不過可惜的是,老輩兒人即便精明如斯,卻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因為他們忽視了一點,時代已經變了。
如今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了。
婚姻的核心也不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娶妻娶妻燒飯洗衣”這麼簡單了。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句話,所指向的條件,早就開始變得苛刻起來了。
結一門親,哪兒有過去那麼容易啊?
任何條件一錯位,那就是“不成”二字。
就拿羅廣亮來說吧。
必須承認,他的嫂子,從公婆哪兒領了聖旨的苗玉娟對他的事兒是極其負責的。
春節過後十天,就領了個相當不錯的同廠姑娘回家。
這姑娘是要模樣有模樣,要條兒有條兒,也喜歡穿衣打扮。
無論從外貌看,還是年齡出發,其實和羅廣亮很相配。
但問題恰恰就在於羅廣亮進去過的事兒上了。
人家姑娘本來對羅廣亮的容貌和收入都滿意,但知道羅廣亮進去過,就比較有顧慮了。
所以苗玉娟之所以能把人家拉來,是有所妥協和遷就的。
她答應人家姑娘,可以先以買衣服事兒為引子,讓他們倆見上一面再說。
如果姑娘有了感覺再談其他,否則就免了尷尬,不用挑明瞭。
這事呢,其實一開始還挺順利的,確實和苗玉娟預想的差不多。
當苗玉娟把婆婆拉倒廚房忙和,給倆人創造出獨處的條件。
羅廣亮在姑娘面前表現得還挺自然的。
是既厚道,又仗義。
對姑娘介紹服裝時很有耐心,價格也要的不貴,純粹友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