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年年的這麼下來,早就成了京城百姓生活裡的一個習慣性群體活動了。
那麼可想而知,闊別二十幾年之後。
寧衛民藉著雕塑藝術展的由頭,變相地恢復了春節廟會的傳統。
這有多麼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心意。
其實還別說在這極其缺乏文娛活動的年代了。
哪怕是在人人都喊著“春節越過越無聊”的三十年後。
廟會不也依然散發著一股無可比擬的魅力嗎?
所以呀,咱們還只能說京城的這塊土壤,就適合生成這樣吃喝玩樂一體化的地方。
這裡的老百姓,他還就喜歡這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熱鬧勁兒。
更何況寧衛民絲毫不輕忽廣告宣傳的作用,三萬塊的宣傳費不眨眼的砸了下去。
從京城電視臺到廣播電臺,再到《京城晚報》、《京城日報》、《京城青年報》。
在除夕到大年初五這六天之內,那是全方位廣告轟炸啊,力求做到人盡皆知。
這還怎麼可能不火呢?
愛看熱鬧、愛趕廟會的京城人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憋足了勁兒要去?一?、逛一逛。
事實上,這首屆的“雕塑藝術遊園會”,從2月13日的大年初一正式開始,到2月27的元宵節為止結束,整整十五天裡啊,就沒一天不人潮洶湧的。
其實要按理說呢,像大年初一,大部分人應該走親戚串門去。
除了春節假期三天還有公休的一天,其餘都是工作日,人們還得上班。
這十五天的大部分時間裡,本不應該有太多的人才是啊。
可實際情況卻不,由於廣告到位,全城沸騰。
訊息一傳十,十傳百,聽聞訊息的人都想來看看。
所以這十五天客流量雖然是有所區別的。
但區別也只在於到底是人多,還是人超多的差異罷了。
像大年初一頭一天啊,當天門票就賣出了五萬八千人,與去年比,直接增長一倍。
到初二當天,客流量直接達到最高峰,而且一躥就又翻了一倍,高達十二萬餘人次。
初三、初四是略有下降的,那也有十萬人。
隨後日益下降,但也沒有少過單日客流量四萬人這個底線。
直至元宵節,恰逢週日,又再次把客流拉昇到十五萬人次,創造了全新的客流記錄。
以此來了一個完美圓滿的收官。
總之啊,這十五天下來,光天壇公園兩毛錢一張的門票收入,就高達十八萬多啊。
都頂得上旺季一個季度了。
如果以此來統計的話,京城近乎十分之一的人都來過這次廟會了。
寧衛民當然是最清楚人氣意味著什麼的。
說實話,大年初一當天,他早上六點就起床了。
洗漱完畢就來到了天壇公園,來檢查籌備工作,擔心的就是這個。
他不知怎麼就突然不自信了,特怕該做的都做了,盼來的結果卻和他預想的不一樣。
如果沒有太多的人來,一下冷了場,那好不容易聚攏的這些人,心氣兒可就難拾掇起來了。
結果事實證明他的擔心純粹多餘。
甚至公園還差半個小時才開門的時候,他就恢復自信,徹底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