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時候拌勻,茄香,蒜香,肉香,蛋香渾然一體,味道特殊,特別引人食慾。
因為是由一個茄子包著的木樨肉,故名釀茄子。
而以寧衛民的人感受來講,這道菜幾乎可與《紅樓夢》裡的茄鯗比美。
至少也得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道菜,是肉絲炒佛手疙瘩。
據張大勺說,做法很簡單。
把豬肉,佛手疙瘩切成細絲,佐以綠豆芽合炒即可。
本來呢,這本是魯菜中的普通菜,相當於肉絲炒榨菜。
好吃就好吃在醬佛手疙瘩的口味獨特上了。
可問題是佛手疙瘩是過去較貴的高檔醃菜,老百姓消費不起。
如今無論六必居、天源號都沒得賣了。
這點佛手疙瘩可都是張大勺自己用一種特殊醬料醃製的。
所以做出來不但有咬勁兒,而且異香撲鼻,極為下飯。
屬於這道菜的豪華升級版,自然非比尋常。
第三道菜最絕,叫做荷包鯽魚,又叫鯽魚釀餡。
做法是用三四兩重的幾條活鯽魚,開膛洗淨,兩面剌花刀,入油鍋稍煎。
另備調好的豬肉餡,或者是蝦滑配荸薺,和各種調味品打成糊狀,將餡料再分別塞入鯽魚膛中。
然後花椒熗鍋,入蔥薑蒜,花椒大料、小茴香、白糖、醋、醬油、料酒等十幾味佐料下進去。
中火燒開,將魚放入砂鍋中,先旺火半小時,再換微火煨,等快熟了才能放鹽。
這樣做出來的鯽魚是真酥啊,連魚刺都不用挑,直接入口,味道鮮美至極。
特別是由於吃到魚的裡面,還多出豐富的變化,而且餡料是兩種,更令人拍案叫絕。
但最妙之處,卻恰恰在於張大勺琢磨的這道菜的初衷。
因為那本是他曾經動念頭,想在什剎海邊上開個河鮮館兒,為了名流公子,文人雅士們才琢磨出的噱頭菜。
原本定的是兩尾一賣,不是好幾條湊在一起的大鍋菜。
所以真正的名字還要多兩個字兒,其實是叫做“鴛鴦荷包鯽魚”。
這樣的時尚且浪漫創意,即便是放三十年後,也足稱驚豔,絕不落伍過時。
要寧衛民來看,這道菜甚至足以成為像“鴛鴦扣”那樣立意美滿又好吃,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經典菜式。
什麼叫名廚啊?能創出這樣的菜式,才叫名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