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根本就不理解,快餐館的生命線是物美價廉,必須向普通民眾開放才能經營下去。
再比如說,很有可能因為好面子,或者怕基礎條件太差,最後讓投資跑了。
官方對汪大東希望瞭解的情況,提供的資料很敷衍,甚至是經過誇大和美化的。
還有,外資在內地辦企業不能獨資經營,必須找個合作伙伴。
找誰,外商自己說了不算,得由政府指定。
說白了,這就相當於鋪保。
皮爾卡頓的合作物件就是,紡織部和經貿部。
而這些當然是汪大東很難接受的。
投資是要掏真金白銀的,他必須對自己的財產負責,要搞清真實的狀況,做到心裡有數才行。
所以沒辦法,他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先試著去了解一下共和國老百姓的經濟收入和日常消費方式,還有餐飲服務方面的具體情況了。
不用說,這種工作對一個對共和國情況一點也不熟悉的外國人當然有著不小的難度。
因而在和外甥見面之後,聽趙漢宇介紹了米曉冉的情況。
汪大東就覺得找到了能夠幫他的人,興沖沖來做邀請了。
就在聽汪大東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米曉冉始終很認真的觀察著汪大東的神情。
她所看到的是,黑黑的玳瑁框眼鏡後面有一雙俊美有神的眼睛,流露出親切坦誠的目光。
既沒有驕矜與張狂,也沒有心虛與不安。
給人感覺相當的沉穩,且充滿誠意,很容易讓人產生信任感。
再考慮到一直以來自己讓趙漢宇受到的冷遇,和自己最近正逐漸改變的心意。
所以米曉冉很難不被打動。
畢竟引進外資是政府正渴求的事兒。
請幾天假,既幫了人家的忙,也算是做了一點利國利民的好事,何樂不為呢?
她唯一的擔心只在於自己有沒有能力幫這個忙,是否會有負人家所託。
這是這年頭大多數國人的習慣嘛,總是過於的謙卑和不自信,她也一樣。
但這一點顧慮,也很快不存在了。
因為經詢問,聽汪大東說不過是幾天的功夫。
她要做的只是帶著汪大東逛逛熱鬧的商業區。
頂多有時候,還可能會幫著充當下翻譯。
而且所有費用由汪大東承擔,一點都不用她來操心
米曉冉也就徹底放了心,爽快的答應了。
這個時候,她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參與的這件事,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產生多麼重大的改變。
她也不會知道,自己竟然無意間親身參與了創造共和國的餐飲歷史。
她當然更不會想到,這件事的後續影響,甚至改變了共和國數以億計的老百姓的飲食習慣。
而面前這個溫和的託尼·汪,三十年後,共和國的老百姓,都會以“連鎖快餐之父”來稱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