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好了說,是他們都有些俠肝義膽的勁兒,願意鋤強扶弱。
往壞了說,性子就難免有點莽撞,習慣性選擇用拳頭解決問題。
不過羅廣盛還算比較幸運的。
因為隨著長大,他漸漸被社會現實教育明白了。
他可沒有他爹的護身符,和同齡人對敵作對的時候常常因實力不濟,會被揍得鼻青臉腫。
這樣吃虧吃得多了,再加上當年半大小子打架,經常會有打出圈兒的惡果。
羅廣盛就開始發憷,覺得這樣過,不是事兒了。
他清楚地意識到,有些架他其實打不起。
於是他的性情和心態都有了較大轉變,逐漸成熟起來,變得不願和人爭鋒了。
雖然在羅師傅的眼裡,他這個兒子變成了個軟蛋,讓他有點失望。
可羅廣盛卻真正過上了踏踏實實的日子,擔起了頂門立戶的責任。
反過來羅家的小兒子,比羅廣盛小好幾歲的羅廣亮卻完全走上了另一條岔路。
羅廣亮的性子比哥哥更活躍。
從上小學起,他就是班裡的打架大王了。
實際上恰恰就因為替班裡同學出頭,跟外校孩子打架,演繹了一個乾淨利落的別子。
他偶然被體校的教練發現了天賦,給弄到了宣武體校練習摔跤。
自此憑著體校學到的跤術,他更加藝高人膽大。
不但成了賽場上的常勝將軍,也成了堅定的打架愛好者。
不為別的,因為只要動起手來。
羅廣亮就知道自己比對手強,比朋友們都強,別人都不如他。
他可以憑本事主持正義,充當裁判者和弱小的保護者,這讓他感到了自我的價值。
說真的,但凡有人找羅廣亮去打架,就沒有一回他不打一場威風出來。
他向來不怕血,打架還喜歡用擀麵杖,袖子裡揣著。
動手時就“嗖”一下彈出來,把任何武器的對手砸得滿腦袋流血。
然後就把人扔飛出去,摔倒他們爬不起來叫“爺爺”為止。
提起“羅大棒子”,整個南城哪個丫頭養的不怵他!
於是漸漸的,在羅廣亮強有力的保護下,整兒扇兒衚衕就沒哪個玩兒鬧敢來轉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