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承認,這種如同“龜兔賽跑”一樣的事兒,現實裡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向來有個規律,那就是以成因與敗因,往往都是同一個原因。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就像那故事裡的兔子,正因天生善跑,才會粗疏大意去睡大覺一樣。
羅廣亮倒黴,其實也是因了他身上的某些優點。
所以要是個明眼人來分析,就會說羅廣亮出事是偶然,可也是必然。
照他的性情來看,恐怕這是早晚的事兒,想躲開很難。
這話並不是不負責任的滿口胡柴。
因為就拿羅師傅這人來說吧。
他性子就烈,還好管閒事,好看熱鬧。
只要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兒,他就會立刻瞪起眼,像發現不要錢的好東西似的,撥開看熱鬧的人就往裡鑽。
一旦問明情由,當場就會站出來主持公道。
別人聽則罷了,如若不聽,他興許就能揮拳動腳地打起來。
而有了他的相助,往往弱小者便會得到保護,正義也得到了伸張。
可話又說回來了,羅師傅的做法其實相當莽撞,甚至蠻橫。
許多時候,他也是糊塗官斷糊塗案,喜好全憑自己感覺來。
很難做到不偏不倚,合情合理。
何況他能讓別人服軟,更多還是憑藉特殊年代裡“工人老大哥”這超然的高階身份。
不誇張的說,當年的工人制服,比公安的老虎皮更有威懾性。
就連當時的小學一年級課本都赫然寫著,“我國有七億人口,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
人家都怕真打了他,再惹出更嚴重事端來。
總之,人都是具有兩面性的。
所謂優點,或是缺點,真的往往就是一回事。
區別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而已。
那麼不用多說,大人就是孩子榜樣,基因更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更何況羅廣盛和羅廣亮小時候恰逢非常年代,社會整體環境就是粗暴、衝動和極端化的。
所以這兩個孩子打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見多了類似的情況,是不可能不受影響的。
於是他們在為父親自豪的同時,也就形成了類似於羅師傅一樣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