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說,康術德光去信託行裡賣那些不想要的舊東西,就換了千八百塊。
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恐怕那得值個好幾萬啦。
還有人說,寧衛民接近康術德,伺候這孤老頭子,恐怕從根兒上論是不安好心啊。
這小子分明是惦記康術德的家底兒呢。
看著吧,很快他就得認這老頭兒當爸爸,好方便以後繼承老頭兒的家業。
更有人說,康術德打算把扇兒衚衕2號院的鄰居們都給趕走呢。
糟老頭子心眼壞得很,大概要把房子收回來,好存放他那家財萬貫。
以後這2號院啊,就又成了這老東西一個人的了。
總之,是有好說的,沒好聽的,什麼樣的閒言碎語和風涼話都有。
甚至當滬海杜芸芸捐款一事見報引發熱議之後,好些人就像找到了什麼理論支援一樣。
背後裡跟邊大媽大嚼舌頭根子,說康術德也應該把這些退還的東西全部捐了才對。
不但有人攛掇邊大媽去啟發啟發,督促督促。
還有人居然還跑到了街道去跟李主任反映情況。
說像康術德這樣的情況,再拿國家十八元的孤老補貼已經不合理了,必須給他取消。
否則憑他一個家有橫財的主兒,還收著房租,又坐享社會福利,這實在是不像話。
不能讓國家當冤大頭不是?
但這還不是全部的副作用,或許也是受了這樣流言蜚語的影響。
甚至就連2號院的鄰居們態度也不知不覺起了奇妙的變化。
出來進去的再和康術德打照面,老鄰居們雖然笑還是照笑,客氣也是真客氣。
但卻顯得多少有點生分和疏離了。
剛開始,康術德還沒太注意,腦子光放在房子和這些東西事兒上了。
直到有一天他去上班,因為把飯盒兒放在了家裡,半路上又回來取東西。
結果車停在院門口兒,剛邁步要進院,就聽見幾位鄰居在羅家門口的對話。
才讓他明白了老鄰居們的心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這兩天啊,我就一直在想,咱們這以後怎麼稱呼老康呢?你說叫他康老先生?叫康大哥?怎麼叫著都覺著彆扭……”
嘬著牙花子的尖刻聲音是米師傅。
“嗨,你這想的多餘,叫什麼?還叫老康唄?”
這厚重的嗓音是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