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有不行的?
算計了一下時間緊迫,寧衛民跟這母子倆也顧不上玩委婉的了,當場痛快答應下來。
然後趕緊招呼來一輛平板三輪車。
他帶上自己的東西,和這母子倆一起搭乘板兒車,奔了百貨大樓。
進門更沒廢話,寧衛民讓小夥子自己看自己選。
最後趕在商店關門前,火速掏錢給小夥子買了輛飛鴿大二八全鏈套,換來了這尊價值連城的金銅佛像。
等完成了交易之後,寧衛民坐著三輪車往家去的路上,多少還覺著有點不落忍呢。
因為琢磨琢磨,連腳踏車帶門口“抓來”的腳踏車票,加一起,他才花了一百六十八塊。
這價效比也太高了,似乎忒黑了點。
他有點後悔沒多給母子倆五塊錢,讓她們路上買點東西吃。
真要是那樣,或許他心裡還能輕鬆些。
可他哪兒知道啊,這事兒還真是兩廂情願。
那母子倆其實一點都沒有什麼不滿意、不知足的。
小夥子蹬車回去渾身倍兒有勁兒。
他覺著有了自己有了腳踏車,日後去鎮上賣雞蛋就太方便了。
那今後村裡人看自己,肯定就不一樣了。
要是路上再遇見村書記的女兒小玲呢,興許還能很榮幸的捎她一段兒。
那當媽的坐在車後面也美,一是高興今天回去的車票錢省下了。
二也是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兒子都這麼大了,都能騎車帶著媽了。
這日子過得還真是快。
再想起來陳年舊事,更是無限感慨。
她的記憶裡,除了自己成親那天坐了回轎子,這輩子再沒坐過什麼體面的交通工具。
偶爾上個街,回趟孃家,那都是走著,能搭乘車把式馬車的機會都少。
要不是家裡的山牆倒了,從裡面露出了這尊金銅佛像,她哪兒有福氣坐上兒子的腳踏車啊。
這隻能說是老天爺憐憫,給的恩賜啊。
總之,自此之後,寧衛民也就有了個新去處了。
只要天氣不算太差,幾乎每天四點半到五點。
都會騎車來琉璃廠,在這幾家文物商店門口轉悠轉悠。
就為了看看到底有沒有人被拒之門外的。
好去慷慨解囊,幫幫人家的忙。
別說,寧衛民跟那守株待兔的農夫,區別就在這兒呢。
他很少走空,每次幾乎都能如願以償,行行“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