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馬大師過招,無論打沒達到,反正能倒則倒,倒完後還能虛弱的捂著擊打處不斷點頭,眼裡充滿了崇拜。
而旁邊的徒弟們,則一致的鼓起掌來。
“師傅!打得好!”
“師傅,果真是妙啊。”
這種追捧就像充氣機,不斷的往馬大師的自我認知裡衝著氣。
隨著氣越來越膨脹,就像一個氣球,緩緩升起,直到升到可以展露給世人的檯面上。
只奈何是隻紙老虎,還未擺弄幾腳,被隨便一戳,便迅速跌落。
俗稱:帥不過4秒。
馬大師倒地不起,被送往醫院。
馬大師多年披著的一代宗師的皮囊,因吹捧所成,也因吹捧被撕破。
再度搖了搖頭,康暉想起了鬼谷子裡的一句話。
“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
毀掉一個人,並非需要兵刃相見,也許只需要簡單的追捧就可。
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風俗通》中有個“捧殺”的典故:
“長吏馬肥,觀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馳驅不已,至於死。”
官吏的駿馬強壯厚實,看到的人都說肯定跑得很快,騎馬的主人對這些誇獎感到得意,使勁讓馬不停奔跑,以至於馬兒過度疲勞而死。
言外之意,就是殺你馬的人就在身邊,可你卻深陷誇讚中不自知。
捧殺,就像一把溫柔的彎刃,殺人於無形。
捧殺是帶有目的的奉承,讓被奉承一方驕傲自滿、墮落腐朽,掉入溫柔的陷阱,便不能自拔,危險來臨也不自知。
當一個人沉醉在所謂的語言溫柔鄉里,他很難能明確的辨別話語真假。
因為此時此刻,他已被吹捧得自我膨脹。
思慮間,影片旁白亦說到了這點。
【為什麼捧殺屢試不爽?
因為人們生來就傾向於讚美之言,更因為人們對自身的認知,存在一定片面性,我們只能感受自己,但無法真正的看到自己,所以更容易受外界的評論所影響。
作家桐華曾經說過一句話,“有人可以將惡意藏在誇讚下,也有人將苦心掩在罵聲中。
對你好的不見得是真好,對你壞的也不見得是真壞。”
世界太多真假,要能清晰的辨別好壞,忠言只會逆耳,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寧聽高人罵,不聽賊人誇。
如果早點認清這一點,馬大師也就不會被揍成“馬國寶”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