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城位於大炎王朝的東北,是距離長安最遠的地方,而誰能想到,現如今幾乎囊括了大半個東亞地區的大炎王朝,發源地居然是嘉州呢?
海州位於大炎王朝的東方,距離長安也很遠,但是距離嘉州並不遠,如果從地圖上看,兩者之間距離很近,東海城就在海州的最中心,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城市,而池東鎮距離東海城很近,騎馬也就一兩天就到了。
二月二十號,這一天剛好是許一凡離開安民鎮的第三個月。
離開安民鎮的時候,許一凡是孤身一人,而來到池東鎮的時候,他的身邊多了一男一女,唐萬三和鮮于亦苓。
池東鎮靠近東海城,因此十分的繁華,東海城是港口城市,在這裡經常看到南來北往的商人,池東鎮說是一個鎮子,其實它跟一個城市差不多,進入鎮子也需要排隊,而許一凡他們一行三人也只能老老實實的排隊了。
大炎王朝以武立國,除了建國那一兩百年裡,大炎王朝戰火不斷之外,剩餘的幾百年裡,大炎王朝相對來說十分的安穩,而大炎王朝在建國之後,開始穩定發展,文人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儒家學院逐漸遍地開花,每年參與朝廷科考的人不計球數,現如今,大炎王朝朝堂之上,百分之八十的文官都是畢業於儒家學院。
儒家聖人講究負笈遊學,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此每年,不管是大小學院,都會有導師帶領著一批學生離開學院,在全國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遊歷,當然,有的學子是跟著導師一起遊歷,而有的學子因為家境殷實,獨自進行遊歷,而不管是哪一種,無論是官場上的人,還是江湖中人,在遇到儒家學院的人,都會退避一二。
倒不是說這些人怕儒家學院,而是因為尊重儒家聖賢。
當年,大炎王朝建都長安的長安的時候,是儒家聖人的要求,剛開始,開國皇帝是打算建都洛陽的,只因為儒聖的一句話,就建都長安,而儒家的縱橫書院也就落地在長安,這近千年以來,儒家給大炎王朝培養了無數的人才,幾乎每一代的皇帝都曾經在縱橫書院求學過,每一代皇帝登基之後,都會把自己最看好的幾個皇子送到縱橫書院求學。
這些皇子進入縱橫書院之後,跟其他的學子一樣,導師都是一視同仁,沒有特殊待遇,如果考核沒有達到要求,也會捱打,而歷代皇帝從來不說什麼,在學院外面,或許這些學子因為家境不同而受到一定的特殊照拂,但是,在學院裡面,他們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學子。
據傳,當今的皇帝炎武帝,在縱橫書院求學的時候,就曾經多次捱打,而上一代的皇帝,在知道之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說上一句打得好。
由此可見,儒家在大炎王朝的超高地位了。
許一凡的官碟路引是很早之前孫瞎子拜託安民鎮縣令宋洪志弄的,在離開安民鎮之後,許一凡的官碟路引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問題,進入池東鎮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了。
唐萬三的官碟路引也沒有問題,不過,許一凡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的官碟路引,至於鮮于亦苓,她似乎早有準備,在進城之前,許一凡曾經看到她拿出一沓官碟路引,從中選了一本,名字就李亦苓,這讓許一凡有些無語,對鮮于亦苓的身份愈發的好奇起來。
昨晚,他們一行三人離開悅來客棧之後,一路有驚無險的來到了池東鎮外面,因為是晚上,無法進城,到了早上城門開了之後,他們這才進入池東鎮。
許一凡依舊是負笈遊學的學子打扮,而唐萬三看起來像個扈從,只是這傢伙長得太胖,看起來有些滑稽搞笑,而鮮于亦苓則看起來像是許一凡的侍女。
進入池東鎮之後,三個人先是找了一間客棧住下,然後去了一家小型的酒樓,在二樓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一桌酒菜,一邊吃,一邊閒聊,而聊的話題還是集中在鄂鴻城和呼延英俊,以及玲瓏公主身上。
“安然,鄂鴻城他們沒有追來,說明你的計劃成功了,厲害啊,下次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也用這一招。”唐萬三一邊夾菜吃,一邊拿起酒杯喝了一口,悠悠然的說道。
聞聽此言,許一凡有些無奈的搖搖頭,提醒道:“這樣的套路還是少用為妙,萬一露餡了,很容易招來殺身之禍的。”
本來,許一凡是好心提醒唐萬三,畢竟他跟唐萬三認識的有一段時間了,知道這傢伙就是一個沒心沒肺,不知道怕字怎麼寫的傢伙,然而,唐萬三在聽到許一凡的話之後,只是擺擺手,顯然沒有把許一凡的聽進去,對此,許一凡除了無奈的搖搖頭之外,也不好說什麼了。
原本,許一凡在離開悅來客棧之後,就想跟鮮于亦苓分開的,但是,因為是晚上,他不好把一個女孩子丟在荒郊野外的,就打算進入池東鎮之後,在各奔東西的,然而,讓許一凡感到無奈的是,鮮于亦苓簡直和唐萬三一樣,屬於牛皮糖的,就是跟著許一凡,讓許一凡十分的無奈。
許一凡很好奇鮮于亦苓的身份,於是就問道:“你真的是北蠻人?”
鮮于亦苓坐在許一凡的對面,正在吃飯,聽到許一凡這麼問,她先是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說道:“我算半個北蠻人?”
“嗯?”
許一凡和唐萬三都來了興趣,紛紛看向她。
“我父親是中原人,我母親是北蠻人,我小時候在北蠻長大,後來,我母親病故了,我就來到了中原,跟著我父親生活,所以我算半個北蠻人。”
聽到鮮于亦苓的解釋,許一凡下意識的皺了皺眉頭,深深地看了一眼鮮于亦苓,然後問道:“你為何不在家待著,出來做什麼?”
“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