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們一家在城裡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也能支撐得起家中子弟讀書習字。
在村裡花銷少,挖野菜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只是興之所至,類似採菊東籬下的悠然淡泊。
趙淩在院子裡拉伸一下,活動騎了半天馬後略顯僵硬的身體,見竇榮圍著曬的野菜看,也跟過去看:“想吃野菜?”
“沒,我看看這附近有什麼野菜分佈。”竇榮拉著趙淩到身邊,給他一樣樣講解野菜的種類。
趙淩聽得認真,發現其中還有一些藥草。
竇榮講解中還會說明這些植物的生長習性,有些喜歡長在水邊,有些則能夠長在土壤貧瘠的地方。
魏明達本來只是見兩個跟自己小弟差不多大的小孩兒有趣,聽了幾句不由得認真起來。
等竇榮講完,他不由得感慨:“竇小公子懂得真多。”
竇榮覺得自己懂的這些不算什麼:“我才學了沒多少。各地氣候地貌不同,草木不同,我能記住的還不到百之一二。”
供養一支軍隊是非常困難的。
別看現在全國上下的幾支常備軍動輒十萬二十萬,但這其中真正的精銳能有個十分之一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了。
如果這麼多數量的軍隊全部脫産成為職業軍人,以現在大虞的國力是供養不起的。
一旦發動戰爭,軍隊在行軍途中需要自行解決一部分的補給問題。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擱後世都屬於特例,現在只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作為一支軍隊的統領,對戰爭周圍的地形地貌,可食用和可藥用的各種植物做系統性瞭解,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趙淩以後會不會接觸這些內容不好說,不過就算是學的話,多半也是往著農學方面去。
畢竟他們家走的是文官的路子,說不定他將來還得去地方上當官。
他沒有種地的經驗,好歹紙上談兵的“紙”得有一張。
他們這裡聊了一會兒,兩名老僕從廚房裡出來,在院子的桌上倒了茶水。
魏明達帶他們去喝茶,笑道:“此處不能種茶樹,採了一些野菊花來,泡著倒也馨香。”
趙淩他們一路過來確實渴了。
等他們喝過水,簡單收拾一下,見家人還沒來,也不多等,和魏明達告罪一聲,就徑自上山去。
竇榮是奔著打獵來的,對漫山桃花視而不見,拉著趙淩往別的山頭跑。
小湖村是一個很小的村子,夾在丘陵中間,田地也是如此。
豪門大戶看不上這樣零散的地,倒是讓小湖村這樣一個明明距離京城很近的村子,連個地主都沒有。
認真說起來,擁有兩個山頭的趙淩,就是小湖村最大的地主。
當然,小湖村的其它山地雖然沒賣,但也有村民種上幾棵果樹,或者進山砍柴挖野菜這些。
現在山裡的梨樹和杏樹都開著花,零零散散像是隨便亂長的一樣。
趙淩給他們介紹:“喏,這些其實都是村裡人種的。村裡的孩子們一年到頭就指著這些果子甜嘴。”
竇榮不解:“他們為什麼不摘了果子進城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