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幹且不說會不會生亂子,單單所表露出來的意思,怕是要讓梁國公以為這是直接要開戰了。
皇太后這邊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實在不行就換個皇帝。
至於皇后這邊,皇帝都沒了,這後宮除了皇太后就是她大,自然是合理合法的對柳貴妃發洩!
雖然不能殺柳貴妃,也不能弄死四皇子,可是各種折騰也是少不了的。
沒了靠山的柳貴妃,又怎麼能與執掌鳳印的皇后抗衡?
被折騰的欲仙欲死,不要不要的。
主要是這事兒,即便四皇子求告到了皇太后那邊,皇太后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則皇太后曾經那也是各種爭鬥之中走出來的,也是從皇后那個位置之上到現在的皇太后。
而柳貴人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她也是有所聽聞的,在老太太心裡要是這柳貴妃也著實太過恃寵而驕了些。
也就現在這皇后的手段一般,這要放在她當年這種,這種貨色早就被她不知不覺玩死了。
再加上這次的事情說來說去,起因還要追溯到這柳貴妃身上。
要不是這女人為他兒子謀奪皇位,去派人毒害太子。
若不是皇帝為了庇護她們娘倆鬧的滿城風雨,又哪裡會有後邊這潑天禍事?
所以見皇后沒有心狠手黑到殺人滅口也沒有把人弄殘,皇太后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理會四皇子的求告。
而吳天這邊繼續溜著虎賁衛趕路,不管誰喊什麼話,但凡靠近馬車50米之內就必定要死。
常威這邊可就熱鬧了,一路上那真是雞飛狗跳,各地壓根就沒有得到有軍隊要經過的通報。
但這梁國公的橫江軍到了地頭上,你還能給人家不準備糧草?
至少名義上人家依舊是朝廷官軍,朝廷還發著糧餉呢,而且是一分不少的發著。
這也是為毛常威敢直接就帶500騎兵,半點糧草也不帶就直接上路的緣由。
即便和朝廷之間再怎麼齷齪,橫江軍名義上終究還是朝廷的隊伍,而梁國公也依舊是北齊的大帥。
常威這邊兒得了大帥軍令率軍過境,那地方上卻是必須要提供糧草的。
結果就這短短路途,還因為這糧草之事和地方駐軍趕了一仗。
有個坑貨地方駐軍、軍二代,看到了地方之上給常威他們提供的糧草之豐沛卻是眼紅了,畢竟這可是全額全餉的那種供給,不是他們那種層層苛扣的。
結果這個當地兵衛千總的兒子準備帶人過來打打秋風,那常威能慣著他?
解釋的機會都沒給,直接一波平推!
得知自家兒子被殺了,那千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帶著數百家丁、2000士卒卻是想滅了這支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