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兩天騎兵一人雙馬,四千匹馬奔騰起來卻是聲若雷霆,已是深夜時分,然而虎賁衛的精銳卻還是在夜間調動了。
隔3差5一個火把,卻是在江南道的官道之上,拉出了一條向前迅捷移動的長長火龍!
雖然事情很棘手,但這終究也不是讓他起兵去控制皇帝、攻伐宮城啥的,嚴元毅自然是接下了差事。
他內心事實上是不想接著麻煩的破事兒的,但問題是這皇帝被擄的事兒都跟他說了,人家說之前還問了他一句,願不願奉詔。
可以說知道了這事兒,他就已經沒退路了。
至於救駕這事兒,看似是功勞吧,但風險也很大。
畢竟那太子能讓皇帝自己行動,卻還能把皇帝擄出宮,可見那威力巨大的暗器絕不簡單!
嚴元毅本身在朝中的位置,按照年紀來說確實已經不算低了,而且還是皇家心腹,用家手中掌握著一萬精銳騎兵,是個難得的實權派將軍。
所以這救駕之功對他來說卻是弊大於利,他今天要是不接這活兒,他照樣是皇室的心腹鎮守京畿的統兵大將。
既然是皇家自己人,那這升遷之事,也就不存在什麼瓶頸。
所以相對來說,不接這回的破事兒,他嚴元毅不會有什麼損失。
接下來若是成功完成了,也得不到太理想的獎勵,反倒是如果這事兒出了紕漏,行動之中傷到了皇帝,那這罪過可就大了。
再有那太子也不是自己能隨意動的啊!
太后身邊那老太監說的看似是:不用理會太子,只管盡力保證皇帝的安全就行一般。
而事實上呢,嚴元毅覺得此次的事兒就不是太子能謀劃的。
很可能是那位梁國公,在既不想起兵,又不想自家外孫再次遭遇危險的情況下才行險搞的這一出。
馬車是隻能走官道還沒有騎兵大隊跑得快,但誰知道那位梁國公有沒有在半途安排人接應?
這也是為毛他這次出動只帶2000騎兵的緣由,要是這次的事情真是那位北極戰神的謀劃,他即便把虎賁衛一萬精銳騎兵全帶上,也絕對是救不回皇帝的。
若對手是天下任何將領,實力相仿的情況下嚴元毅都敢放手一試,可要對上北齊戰神梁國公,這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將領興的起一戰之心,畢竟這位一生的戰績實在是太過耀眼了,從出道的小軍官到現在的梁國公,真正是一生之中從無敗績!
至於公里,是怎麼這麼快查到吳天的蹤跡的。
這個也很簡單啊,既然宮門處人見到皇帝帶著太子出去了,但城內又沒怎麼見過人。
那這東南西北四門,自然也便是密探第一時間要重點盤查的物件。
已知的事情是從國公府近中午時分出了一輛馬車,門口附近還有人看到了三個太監裝束外加一個年輕小公子,還有一個穿著帶兜帽的大披風的人上了馬車。
這還用問嗎?這一群人的配置裝束,卻是完全吻合從宮內出來的皇帝一行。
這下既然有了線索,還有什麼可說的,那不管是不是障眼法都得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