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壇方圓超過十里,通體都以一種赤晶一般的晶石砌築而成,鑲嵌雕飾以珠玉,華貴堂皇。
大祭壇正中央,是一尊萬丈該臺,直刺雲端,頂端於萬丈高穹之上,燃起洶洶烈烈的靈火,整個火靈部落的信仰,祭奉,都集中在此。
玄河甚至想到,如果能夠得到那大祭臺頂端的真神靈火火種,只怕是立刻之間,就能夠將通靈之塔之中,五光法陣的火靈一芒祭煉達到圓滿的境地。
不過,玄河雖然本人是徹頭徹尾的無神者,但是他卻並不反對信仰這種東西的存在。哪怕是他已經足夠強橫,也自然是不會去幹這等詆譭信仰的事情。因為,神靈或許是存在的,但是神靈不一定至高無上偉大無暇,然而信仰卻一定是純粹乾淨的。
宏大而神秘的吟唱,在稱頌偉大的至高火靈真神的榮光,不斷地迴盪在大地之上,天穹之下,所有聽到這稱頌至高火靈真神的吟唱的火靈部落族人,都無比虔誠地以手按住自己的心臟,目光之中閃爍出最虔誠真摯的光。
丹丹,大柱子等人,都不例外。
他們一步一步地向著大祭壇的方向前進。
沿途的靈侍軍和各大騎軍,都紛紛讓開一條**的道路,丹丹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她的師父和師弟,就像是最堅定的守護之神,在她的身後。小咪咪就坐在她的肩頭,這一對小小的人兒,行進在清冷的飛雪之中,一絲絲淡淡的火焰,從小咪咪的身上逸散出來,將那些紛飛的雪片,直接熾灼得化成縷縷煙氣,消失不見。
她們就像是冷冽之中的火焰精靈,在一步一步得,從一個未知的所在,邁向神聖的火靈真神的殿堂。
“當真神的火焰,披灑在福澤的土地……”
“當你的熾烈光輝,榮耀了我的心……”
“當我的王冠,得到你的賜福,當天地在烈焰之中永生……”
……
當丹丹的腳步,終於踏上了大祭壇的一級臺階,那神聖**的吟唱,終於達到了一個巨大的巔峰。
萬丈之高的祭臺之上,熾烈的火靈真神靈火,突然之間,上升到了一個巔峰,巨大的火焰之光,無窮無盡地照耀披灑,將方圓超過十里的大祭壇,都籠罩在其中。
淡淡紅暈的光芒,籠罩了整個大祭壇,所有紛飛的雪片,在這紅光的照耀之中,全部燒灼成為煙氣,那紅光之中的熾烈火氣,像是一叢一叢的火雲,飛騰變幻,或成獅虎,或成飛鳥,迷濛夢幻,頓時,所有火靈部落的族人,都高聲吟唱,表達對真神的信仰。
從大祭壇的邊緣,到正中央的萬丈祭臺。
靈侍軍的軍士們一一佈列,每當丹丹為首經過,這些靈侍軍的軍士齊刷刷地單膝跪倒,以手撫胸,表達對真神血裔承襲者的敬奉、忠誠。
玄河看到了徐徐多多的各大部落,各種種族的使團。
處於最外圍的,自然是人類大大小小眾多國度的使團,但是卻沒有看到東辰帝國的使團,而再中央處去,則是各大靈族部落的使團,乃至於各大部落之中的一些“裔”,以及部族的頭面人物,或者是遣派來的使者,都肅然而立。
哪怕是信仰不一,但是這種神靈祭司的典禮,卻是不容褻瀆的。
在這些靈族使團的邊緣,玄河終於看到了東辰帝國的一行人,以那九皇子辰東為首,而後就是玄彬。
玄河投注過去目光,兄弟二人對視一眼,輕笑不語,而那九皇子辰東的神色,卻略顯得一絲古怪莫測。
丹丹安靜地前進著,好似周圍宏大的一切,都不能夠影響到她的情緒,她的神色冷靜而淡漠,或許她還不足以承擔起一個偌大部落的沉重,但是卻知道這一切都是命運之中註定的存在。
終於,從大祭壇中央的那一座萬丈祭臺之下,有一行人緩緩地走了出來。
部落長老會的全體成員,以火雲流飆大長老為首。
在這一眾身披赤炎長袍,神情肅穆的長老們身後,是一眾同樣身著赤炎長袍,但是卻全都戴著一種高高尖尖的帽子的人,他們的手中,捧著各種奇異的器物,這些都是施行祭典的神聖祭器,他們的口中,吟唱著神聖的曲調,歌頌真神的偉大與威能。
這些,是大祭壇司祭壇的司祭們。
他們掌控著大祭壇的靈火火種,他們負責每一日對至高火靈真神的祭奉,他們是最接近真神的人,他們接受真神的喻示,他們向所有的族人,宣示真神的意志。
在靈族的任何一個部落,裔,部族之中,司祭壇,都是最為重要的存在,需要所有族人用性命去守護,去守護他們的信仰。
不到萬不得已,司祭壇的司祭,是絕對不能夠離開司祭壇的。
也只有如同雷神之錘部落的復仇之戰,那等轟轟烈烈的大戰,又不得不面對風神子的天位之威,雷神之錘部落大祭壇司祭壇的天罰大司祭,才不得不出走司祭壇,為部落一戰。
因為,那是一種宣示大雷罡真神的威能的神諭。
靠近了中央司祭壇的核心位置,肅立著的都是火靈部落自己的族人,各大支裔,各大部族的所有頭面人物,全部都親身道場。玄河還看到了那位青火支裔的裔主,青火柱的老爹,長鬍子莫克多多。
司祭壇前,早已經擺下了一座祭壇,就坐落在重要萬丈靈火祭臺的陰影之中。
“偉大的,至高的,天地靈火的化身,天穹之上的威能掌控者,火靈真神的承襲者,火雲丹丹。”火雲流飆大長老長長地發出一聲延綿的高吟,一口氣唸誦出這一句,如同是神聖的詩章,“至高真神的光火,指引你的到來。”
丹丹小臉冷肅,泛著大大的眼睛,有一爍一爍的光芒,在不斷閃耀:“是的,我火雲丹丹,將迎接真神的榮光,將他的恩澤灑遍這片土地,將他的熱量,照耀在這片土地,將他的威能,施加在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