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萬騎軍中少熱血
張小寶確實不懂冶煉的事情,望向小山般的礦石堆,左右看看,來到王鵑的近前,.
“你說***一年的產銀是多少?”
“我哪知道?幹什麼?”王鵑嘴唇也跟著動兩下。
“若是按如今的情形看,對方一次至少運來可提煉出三千兩銀子的礦石,數目是不是太大了?”張小寶又問。
“估計人家還覺得少,銀礦石不是銀子,提煉需要很多的輔料,就算是三千兩的礦石,兩千兩買下,最後用的本錢估計也有兩千五六百兩,全提煉出來,能賺四百兩就不錯了,這還沒算耽擱的人力。”
王鵑打聽過大唐的年金銀產量,不多,尤其是黃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張小寶微微點下頭“我明白如何做了,收,全收,為新貨幣做準備。”
說過之後,張小寶回到前面,見眾人都在觀望,說道:“二百貫我要了。”
張小寶給的是一個底價,周圍猶豫的商人一見張主薄出價了,紛紛打消買這堆銀礦石的想法。
四海書院的人愣了,這與他們估計的情形不一樣啊,怎麼就沒有人出價了?喊過幾遍,依舊沒有人加價,一大堆的銀礦石被張小寶買下,讓人用車推來一百二十貫的銅錢,還有四百匹的帛。
這是規定,大批交易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帛,哪怕帛已經磨損了,依舊可以做為貨幣存在,朝廷有時為了維護這個,收稅的時候還專門收破舊的帛。
平常張小寶不愛這樣幹,能用銅錢就都用銅錢,今天不能便宜了別人,於是早早便讓人準備好帛,一匹等於二百文。
這筆剛剛交易完,王鵑又站出來“按本縣臨時稅率,十之取一,六成錢,四成帛,收稅。”有刀筆吏就帶衙役過來查錢,從四海書院的錢財中拿出來十二貫銅錢和四十匹帛。
看上去沒什麼,很常,但四百匹的帛全是從衙門庫房中拿出來的,張小寶用銅錢兌的,一轉手,六十匹的帛就變成了錢,帛佔的地方大,損耗氧化也快,根本就比不上銅錢。
四海書院的人再如此情況下,把衙門的帛給***了百分之十五。
四海書院的人也不傻,不然豈不是白學這麼幾年了?略微一計算,發現賠了,不僅僅是搭進去一個運費,還要加上一個帛的養護費,更何況價給的太低。
最開始過來的一個***人和一個大唐人湊到一起商議起來。
“山本兄,我就說了吧,既然前幾天都打聽出來怎麼輸的,輸給了誰,又知道這個人以前的事情,就換個地方,張小寶不是咱們這樣的人可以對付的,如今怎樣?又輸了,第一堆便賠進去不少。”
大唐的人前幾天輸了一次之後,就多方打聽,終於是被他給知道讓自己輸掉近六千貫錢的人是誰了,當然,當地同樣買銀子的富戶也跟著輸了不少,贏家就是風物閣和拿出最多錢的人。
是的,打聽出來了,褒信縣主薄張小寶,跟他來的還有褒信縣縣丞王鵑,連他們家中情況也問清楚了,那真是一個又一個的傳奇,人家做事情基本上都是處在危難之時,然後力挽狂瀾。
當時對張王兩家的評價是,遇強更強,從不退縮。
自己就勸其他人,換地方吧,惹不起,賠幾千貫就認了,結果都不聽,非要按計劃行事,說來一次大的,此番如何?第二次剛一出手,又賠了。
***人緊抿著嘴,說道:“風騰兄,我還是不甘心,娃子,小娃子而已,讓人幫忙。”
於是第二堆面前又有人站到那裡說道:“這一堆,還是二百貫,價高者得,請出價。”
“二百貫我要了。”張小寶得意地晃盪著腦袋再次出價。
周圍想買的人同時管好自己的嘴,讓場上出現了非常詭異的情形。
就在眾人以為此堆還會被張小寶買走的時候,突然有人出聲加價“二百二十貫。”
大家一同扭頭,只見一個騎在馬上的人,居高臨下地掃視著場中的情況,此人給人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傲慢,似乎沒把大家放在眼裡。
“二百四十貫。”張小寶還價。
“二百八十貫。”馬上的人又說。
張小寶這下沒有直接說話,而是扭頭看身邊的工匠。
工匠懂什麼意思“張主薄,此堆大概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