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過河,過的其實是雅魯藏布江,也就是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
說是印度的地方,但當地原駐民很少,當地土地肥沃,河水流量充沛,降雨多,動植物的種類也多。
如此好的地方,人少的原因是洪災同樣多,幾乎是年年下雨年年衝,一般人沒有勇氣常住,尤其是小河、支流,沒事就改個道。
由於有水、有山,山上有樹木有野獸,水可以提供人的生存必須,多食人便把這個地方當成突擊大唐的一個重要位置。
只要部隊過了河,繼續向北前進,死掉部分人,能夠到達邏些城。
吐蕃的邏些城中有不少好東西,除了他們受災大唐軍隊會出動幫忙,平時的第八百四十六章設計結局有差異東西全由大唐運到邏些城,在當地販賣,吐蕃的特產同樣被人送到城中,再由大唐的商人和本地的商人運到大唐。
往來貿易,互通有無。原吐蕃的人日子好過了,大唐也得到需要的東西,比起以前的戰爭狀態下的貿易活動強了不知多少倍。
那麼城中究竟有什麼值得多食人覬覦的呢?
首先是各種先進的準確刻度的工具,二是有一個小水力發電機組和兩個小風力發電機組,有一個受張小寶和王鵑直接控制的兵工廠,有個藥材分類、簡單加工中心,有無數的高壓鍋,有買不完的鹹雞蛋和松花蛋,有大唐運來的布和絲綢,有成品藥劑,有從青海湖送過來的以百噸為單位計的鹹魚蝦。
還有成冊的書籍,司農寺提供的種子及在當地設立的大型研究分所。一桶桶的豆油跟高度白酒,洗潔用品、護膚用品,硬度和韌度還算好的鐵錠,大唐人設立的冶鐵加工作坊。
有三個電報聯絡主站,有天氣收集測量部分的分站,有疾病預防學研究所的分所,有人文和歷史編輯的書監,第八百四十六章設計結局有差異有軍警兩用藏獒飼養基地,有蒼鷹繁殖基地,有其他動物和禽類豢養農場。
如是種種,是以前吐蕃人想都不敢想的東西,是一堆能夠直接架構出社會發展體系的東西。
赤德祖贊依舊是當地的管理者,金城公主還當她外嫁身份的妻子。
不同的是赤德祖贊把獨立的想法拋到了九天雲外,埋進了萬丈深淵,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幫忙管理排程好來往的商人,並跟金城公主學習各種書籍。
金城公主則說一不二,除了撫養孩子,就是一遍遍給吐蕃人灌輸大唐如何如何好的思想,偶爾心情好,或者身體不適,才允許赤德祖贊其他的女人陪同赤德祖贊過夜。
趕上年景好的時候,夫妻二人還會去大唐京城旅旅遊,順便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帶回來。
於是這麼好的城池就被多食人惦記上了,只要攻打下來,哪怕守不住,把裡面的工匠、學子還有東西搬回去也行。
但別的地方人家防禦的很嚴,尤其是北面的烏長地區,原本有一條直接過去,能輕鬆達到原來突厥所在的路,現在那裡成了大唐人練兵的所在,小規模的衝突不斷,各種武器全部用上來試驗。
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多食人集結十二萬的兵力,打算偷偷從布拉馬普特拉河的緩水流域過去,然後翻山越嶺,玩一次突擊。其他各個地方的軍隊則是配合佯攻,說是佯攻,其實就是送死,調動大唐兵力去圍剿。
多食人的想法不錯,而且還願意為之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是繞遠,按張小寶和王鵑知道的歷史記載,他們沒這麼幹過。
但現在的大唐發展太快了,快到在別人的眼中成為一塊抹上蜜的糕點的程度,讓人全想咬一口,咬完就撤,能得到多少實惠就是多少,總比眼睜睜看著大唐發展到極至,回過頭咬自己強。
當然,如果一切按照歷史發展,大唐不可能每個地方都派人偵察,尤其是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所在,向北走,地理環境十分惡劣,峽谷、雪山、密林,哪一個都不是人應該走的地方。
多食認為打此地的主意犧牲大點,但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便偷偷地造船,不需要船能遠洋運輸,更不必有著抗多大風和水流的程度,只要能把人弄到河另一邊就算完成任務。
多食算計的確實不錯,換成以前他不顧別處戰場,如此抽集兵力去強攻,憑藉吐蕃的騎兵根本頂不住,他們現在已經不想在別的戰場上尋求勝利,甚至付出了宗教妥協的代價。
但他們的對手不是原來的大唐,而是張小寶和王鵑控制的大唐,兩個人才不會讓自己的情報系統出現死角,不管國界處的哪個地方,也不考慮當地的環境,只要交界處,必然會派人去偵察。
二人在得到了多食人的動作之後,同樣悄悄地把軍隊安排過去,而且還安排了整整四萬六千人。
目的是在擊潰多食人部隊之後,一部分留守,一部分繼續追擊,多食人可是陳兵十二萬,實數,不是說著上百萬的,結果就二十萬不到的那種。
十二萬人得需要多少補給?他們的補給點兒設在何處?補給線的源頭在哪?有木有當地的印度種族群落參與?
兩邊是相同的行動方式,偷摸的,不同的是大唐一方運送過去的是小炮,也就是迫擊炮,還有擲彈筒,為此手榴彈專門加了個底火,不然發射不出去。
至於為什麼不把野戰炮運過去,實在是缺少了運輸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