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新年國庫錢財多
李隆基回到京城的第二天便開了一個大的朝會,凡是在京城任職的五品官都到含元殿站排。
輕雪還在飄著,但含元殿臺階下面卻沒有積雪,以前下的雪早被清理出去,下面還鋪了熱水管子,也就是地熱,算是官員的福利。
眾官員最近非常忙碌,年底的事情多,撐過這一陣子,幾天後便是年假,可以與家人過個好年。
人群中最忙的是站在前面的戶部尚書王晙,近半個月他已經在戶部加了六天的夜班,每次都是忙到天矇矇亮,自然不能回家。
人瘦了幾斤,精神頭倒是不錯,有錢了,除了最後一個月需要等明年一月核算,本年前面的賦稅資料都已整理完畢。
“王卿,今年十一個月的賦稅可統計出來了?”李隆基到了含元殿,剛剛坐下,先迫不及待地詢問起錢的事情。
王晙掃了旁邊張忠一眼,心情不錯,本以為陛下會先詢問工部的情況,不成想問的是自己的戶部,錢啊,真重要啊。
張忠餘光瞟到了王晙,沒搭理對方,錢啊,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別跟我提錢,沒意義。
王晙明顯感覺到了張忠的輕視,暗自詛咒一句‘明天讓你家買賣全賠光’後邁步出列。
他手上還拿了一個笏板,與原來那種長條形的有所不同,乃是長寬各一尺,一端有個夾子,最右邊有個小槽,槽裡卡了一根鉛筆,鉛筆下面吊著塊橡皮,橡膠運回來橡皮就有了,笏板上面是一羅紙,其實就是辦公用的夾子板,與時俱進,以前那種不方便。
“回陛下,我部統計,今年前十一月共收賦稅摺合錢幣為三億一千一百六十六萬九千六百二十二貫又四百,前十一月支出計一億零六百餘萬貫,至昨日,庫銀共有三億六千七百七十九萬二千一百五十貫又三百一十六文。”
王晙照著本子唸完,挺胸抬頭,好像錢都是他賺來的一樣。
滿朝文武眼睛亮了,王晙得意地看了張忠一眼,他能估算出來張王兩家一年的收入,除非對方偷稅漏稅,不然按照交上來的稅一核算就清楚了。
張王兩家今年的買賣收入比去年還少了四百多萬貫,唯一沒法核算的是寶貝糖果屋,那是免稅的行業,另一個無法核算的是大唐錢莊的收入,大唐錢莊是陛下所有,也報稅,但這稅報上來不準確,要減掉報損與回款週期長短不同時的利率差。
很顯然,當中作的手腳不會少了,而且還是陛下指使,皇上的錢怎能讓人摸透究竟有多少?加上很多方面支出的錢不能入賬,比如諜報費用,哪一個官員有資格知道皇上的諜報系統花掉多少錢?
張王兩家估計也有同樣的隱瞞,只是與陛下的一樣,沒法追查,因為張小寶和王鵑派出去很多的情報人員到國外了,各種隱晦的花消不能少了。
但不管怎麼說,正常的報賬,確實比去年少了,只是還沒抽出空來檢視為何少了。
張忠依舊不理會,他能猜出來王晙如何想的,不就是今天的收入少了麼,那就對了,不然大唐的錢也多不了這些,家裡的錢還有一部分是擴張私軍用了,尤其是武器方面,無論是改進還是消耗的彈藥都是錢啊,畢竟要打仗了,得多儲備。
上面坐著的李隆基離得不算遠,看到王晙的小動作了,卻沒管,主要是張小寶和王鵑不在乎。
“好,明年我朝又能夠做許多事情了,各部把工作的預算作一下,稽核過後好撥錢。”心情不錯的李隆基開始發錢。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今年我朝賦稅為何比去年多出一倍還過?”一個以前在邊關當守衛的,上個月才因為軍事沙盤考核為優提拔上來的兵部小將軍,鼓氣勇氣站出來問道。
前幾天他聽別人說過去年的財政收入上一億三千萬貫,他稍微懂一點,知道錢突然多了很容易出現錢不值錢的情況,為了軍中的兄弟他也要問一聲。
話問出來,他發現整個含元殿一片沉默,不由得心中擔憂更甚。
冷場了一會兒,李隆基眼睛看看下面的臣子,輕輕嘆息一聲,開啟話筒,朝張九齡道:“張卿,你來說。”
張九齡表情很不自然,他家那時在廣州,那裡產梅菜,家中也有人跟著做買賣,頭半年官員還有土地的收入作為俸祿,現在他卻把土地交上去了,自然少了自家出產販賣的藉口,但家中買賣沒停,依舊在販賣梅菜,錢不少賺。
陛下點名,張九齡心中一百個不願也不得不站出來,在其他臣子的臉上看一番,眾臣俱是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入定了。
“楊左奉宸,此事說來也簡單。”張九齡大聲對詢問的武官說道,此人姓楊,為左奉宸衛,以前是千牛府,這個官的權力有一段時間變得很小,現在由於改變了兵役制,又因大唐經濟實力上升,需要更多的武力維護,使得此部門權力有增加了。
姓楊的武官沒出聲,繼續作傾聽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