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性善惡波板糖
綠草茫茫,田間稻已長,誰家車馬鬧歸行,.終日惶惶,紅塵心未涼,何愁天地無陽光,送你波板糖。
發現了可以代替蠟燭的東西之後,畢老頭和老頭元之一晚上沒睡覺,把來回拖動小娃子玩的四個墊子拿過來,坐在大理石的地面上,就那麼守著。
老頭元之不時問問心中的疑惑,讓畢老頭解答,畢老頭除了把關於張王兩家的事情說出來之外,就是琢磨發光體的問題。
學過自然書的他想要用書中的知識來詮釋所見的東西,卻發現當初看上去非常深奧的書面對眼前事物的時候實在是太淺顯了。
“一定還有更深的一層的書,自然書就好象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那就有小河、大河、大江、大海,對,沒錯,原來這條路是那樣的長。”
畢老頭想著想著就想到了這個事情上面,只不清楚前面能發光的玩意屬於大江還是大海。
若王鵑在這裡,就會告訴他,這僅僅是屬於小河中的一部分,那自然書連小溪都算不上,說成是泉眼還湊合,科技的大海有多深,那就要看星空有多廣闊了,知道的越多,就發現自己越淺薄。
老頭元之沒學過自然,張家發明出來的東西隨便拿出來一樣他都琢磨不明白,聽到畢老頭在那裡嘟囔,好奇問道:
“隆擇,你在說什麼?莫非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不知道,我只知道天上的閃電亮,那是因為兩種不同的雲撞在一起產生的,和神仙沒關係,吊在那裡的東西會亮,是不是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撞在了一起?就比如我們用的火石。”
畢老頭極力地用自己所會的知識來解釋此現象,似乎找到了一絲關聯,又無法準確地闡述,火石不停地打就會不停地亮,可那種亮畢竟是還有間歇的,頭上那東西亮起來沒間歇。
老頭元之更迷糊了,怎麼又和火石扯上關係了?想不通的話對畢老頭說道:“別想了,還是說說三種套種究竟是怎麼回事兒?能不能在全大唐用?”
“應該能,張家也在驗證呢,三水縣不能種稻子的地方成功了,華原縣挨著湖和河流的地方也成功了,耀州因沒有張家親自去教導,只有各別地方成功,陸州成功了,如這裡再成功的話,那就說明一個事情。
不同的地方要採取不同的方法,這其中的道理就是,哪一樣東西能幫別的東西生長,在幾個簡短的互相幫助下共同生長,未必非要是豬、鴨等。”
畢老頭給套種做出了總結。
老頭元之也恍然地說道:“我懂,就是因地制宜,比如三水縣張家最先莊子養的地龍,除了餵雞之外,還能拿出來用在土地不好的地方,鑽一鑽,硬地也變軟地了,應該讓司農寺派人來蹲守。”
“這個倒是可以,但來了不能對張家指手畫腳,天亮了,喝點粥去睡吧。”畢老頭打了個哈欠,發現太陽出來了,時間過的真快,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
二人起身,畢老頭摧了摧坐酸的腿,活動兩下就沒事兒了,老頭元之則是站都站不起來,這還要感謝四個墊子,裡面有夾層,把寒氣給擋住,不然剩下的歲月可能就因為大理石地面被人抬著走了。
等畢老頭扶著一點一點挪動的老頭元之回到自己家院落的時候,一張張吃飯的桌子已經擺放好,有人手上拿紙筆挨個詢問。
“你吃什麼?有包子,這麼大,羊肉餡的,豬肉餡的,還有韭菜雞蛋餡的,還有餡餅,同樣餡的,也有饅頭和果子,還有油絲餅,有大米粥,小米粥,還有兩種米摻一起的,有豆漿與豆腐腦,分甜滷和鹹鹵,小娃子誰喝奶和雞蛋糕?”
耳中充斥著這樣的詢問聲,老頭元之納悶地轉頭看向畢老頭,那意思就是怎麼回事兒?
他在船上的時候也沒吃到過這樣多的東西,就三種,兩種米的粥,豆漿和豆腐腦,滷就是鹹的。
不等畢老頭回答,那裡又繼續問是不是吃餛飩,吃泡饃,羊湯加貼餅等等等等,都是各地能吃到早飯人的習慣,還有張家後來發明的吃法,加在一起竟然有三十多樣東西,上百種搭配。
“這個……”畢老頭明白對方的意思,為啥坐船的時候吃不到?
“這個可不是我家廚子做的早飯,張王兩家海雲間酒樓給提供的待遇,以河南道那條線為界,那邊是水雲間,這邊是海雲間,等以後會相互競爭,知道就行了,你吃什麼?我要一大碗雞蛋糕,再吃一屜燒賣。”
“我和你一樣,怎麼挨個人問呢,費事。”老頭元之聽到那麼多的東西都懵了,不知道如何選擇,只好和畢老頭點一樣的。
“不挨個問怎麼上東西?每頓飯的量都是別人說多少加起來再稍微多一點,不然浪費,我又沒花錢。”
畢老頭招呼一個記的人過來,告訴過二人吃什麼,對老頭元之解釋道。
老頭元之點點頭表示明白,又突然問道:“那酒樓吃剩的怎麼辦?”
“京城酒樓怎麼辦的?好點的東西被夥計收起來帶回家了,不好的就挑給過來等待吃東西的要飯的人,再剩下的就倒掉,在裡差不多,只不過是好點的專門留出來給吃不上飯的人,不好的餵豬,哎~!我大唐的百姓何時能不用再吃這種東西?”
畢老頭談起此事心中也不好受,哪怕張王家酒樓做的已經很好了,凡是給百姓的東西都是挑最好的,但畢竟是別人吃剩的,不只一次看到別的酒樓把那已挑過一次的東西,與泔水放在一起用桶擔著讓人從中抓。
有那運氣好的小娃子從桶中泔水裡面撈出來一隻被人咬過一口的雞爪子,對擔過來的人也是滿臉感激。
“可憐我還是戶部尚書,掌管天下土地錢財,竟無力改變。”畢老頭越想越憋屈,嘆息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