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百姓同意才能升
老頭的話一出口,這次就不僅僅是兄弟兩個懵了,一些不瞭解詳情的人同樣恍惚,一個跑嶺南那邊當刺史的人,可以管著這邊的縣令是誰?縣令的指派和考核好象是歸皇上說的算吧?
就算是一些個不重要的小縣,那也是當地的州刺史來安排,什麼時候有了跨州府來指定縣令的事兒了?
“我不信,就不怕有人彈劾?”人群中一個遊客說什麼都不相信這種事情,要說一個三十歲不到的人當狀元他能接受,畢竟還有更年輕當狀元的人,要說三十不到當一州刺史,他可以理解,畢竟是在嶺南那邊,可要說那麼遠能管這裡官員的事情,那他怎麼都不會承認,畢竟…….
這嗓子聲音不小,周圍人全看向了這人,見他穿的衣服,還有壓衣服用的玉,還有那臉上的神態,便知是官宦人家的公子,想來知道一些個官上的事情。
看亭子的老頭打量了這個公子幾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說道:“本縣縣令現在是趙祥趙縣令,今年冬天一過就會到京城做事兒,下一個縣令是現在的主薄以前的縣丞張明升張主薄,不信的話你就等著看。
下一個主薄是現在的縣丞,下一個縣丞是現在的王縣尉,下有個縣尉是鄭文案,凡是三水縣的百姓都已經知道了,鄭文案就是和他弟弟鄭刀筆吏一起爭縣尉這個位置,百姓選了鄭文案。
他弟弟只能等下一次了,乾的好了,就可以接哥哥的位置,幹不好就是別人上來,不急,才二十一歲,多在下面呆上兩年做點實事兒更好。”
這個官宦人家的公子聽到老頭的話,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狂妄,實在是太狂妄了,照這麼說的話,三水縣的縣令是一級頂一級,後面都等好了,一口氣安排到刀筆吏了,究竟是誰的官員?
“究竟是誰的官員?”這個公子直接把心中想的話說了出來。
“父母官自然是百姓的官員,鄭文案就是因為百姓說好,覺得比他弟弟做的事情多,這才能有個位置,百姓說不好,就是現在的趙縣令也得自己找其他的地方去,別想呆在三水縣,三水縣不要庸官,不要貪官。
彈劾?怎麼會沒有彈劾的?據說是皇上說了,誰彈劾誰就安排個人過來當縣令,每年向朝廷交的租稅只准多,不準少,彈劾的聲音一下子就沒有了,知道三水縣一年上交多少租稅嗎?折銀錢十五萬貫,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老頭看樣子知道的也不少,對著這個公子說道。
“十五萬貫?一個縣?這要是窮點的州,一縣的租稅能抵上兩三個州了,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真這樣的話,會有無數人打破腦袋過來當縣令的。”
這個公子看樣子確實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了,馬上就知道這些錢財代表了什麼,租稅能交上這麼多,那本地的商家和百姓身上有多少錢?隨便在他們身上弄一點,那幾萬貫就輕鬆到手。
想到這些,這個公子便說道:“十五萬貫,說明你們百姓和商家更有錢,租稅只不過是一部分的錢而已,來一個縣令,從百姓身上搜刮一些,補到那十五萬貫中一部分,那就會比以前多,不可能會沒有人過來。”
“你當那十五萬貫是年年都如此?換個張家老爺不同意的官員過來,莫說是十五萬貫,十五貫少不少,說讓你收不上來,你就收不上來,打破腦袋過來容易,可離開的時候想保住腦袋就難了。
想來當官也行,先弄個閒職,到時候慢慢跟著做事情,能得到三水縣百姓的認可了,那自然能升上去,要有本事,還不能受賄,更不準貪,把事情做好了,離任升上去的時候就會官財兩得,否則,那就小心性命了。”
守亭子的老頭冷哼一聲,說完這個又接著說道:“那些個彈劾的人眼紅,可卻沒有把握找到這樣願意給百姓做事兒,還有本事的人過來當縣令,朝廷那邊又非常重視這筆租稅,才漸漸沒有了聲音。”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多?”這個公子迷茫地問道。
“我就是趙祥趙吉方他的泰山大人,吉方這娃子還不錯,又孝順又能給百姓辦實事兒。”老頭一語把宋靜功都給嚇到了,不是說趙縣令的岳父在別的地方麼?怎麼跑到這來看亭子了?
那個公子也是如此想的“你有一個縣令的女婿跑到這看亭子?你……誰信啊?”
“女婿又如何?總不能給我安排個只拿錢不幹活的事情做吧?我還沒老到動彈不得的地步,能做點事兒就做點事兒,守著亭子,不僅能讓來往的人方便,還能給外孫子買點零食吃,遇到雨雪天,就用那堆在這裡的沙石墊一墊,看著來往的人走過去穩當,這心裡也跟著舒服,何樂而不為?”
老頭臉上露出了笑容,又攥了攥他那佈滿青筋的手,顯得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