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計劃應如此
張小寶原來的打算是帶一些這邊的衙役過去,後來想想覺得不行,兩邊的衙役一定會起衝突,那父親就不好做事了,當地的衙役會覺得新來的縣令看不上他們,.
畢竟當地的衙役才是最清楚當地的一些事情的,外面去的還要有一個適應時期,李珣的護衛帶去則是沒有了這種顧慮,李珣的護衛身份高一些,衙役們只會覺得新縣令的本事大。
至於到那邊具體如何,那就先不用考慮,遇到事情後再說。
一番準備,張忠就要去上任了,原本家人也要帶去的,張小寶考慮到那裡的衙門一定非常破舊,比不上三水縣,準備先與王鵑跟著父親看看情況,把基礎打好了,在讓家搬過去,到時王鵑的家也要過去。
總不可能讓王鵑經常看不到家人吧,還有一些個莊戶,如果有可能,也安排一下,這邊留下個管事兒的人就行,反正兩個縣離的近,想過來看看,用不上一天的時間。
在張忠回到莊子的第三天,一行人便出發了,趕了幾輛車,上面裝著點生活用品,更多的是給衙役送的好處。
華原縣的人口比不三水縣的少,甚至是更多一些,整個衙門卻只有六十七個衙役在那裡,怪不得有人敢去小河那邊攔船,放在三水縣試試,剛一攔就可能攔到巡邏的船隻,嚇死你啊。
張小寶給這六十七個衙役每人準備了一袋面,一袋子米,一桶二十斤裝的素油,兩隻雞,還有點黃瓜,現在正常地裡的黃瓜還沒下來呢,這些東西送過去先看看衙役的反應。
若是知道感恩,知道怎麼擺正自己的位置,那就好好對待,下一次就可以送木耳、銀耳什麼的讓他們帶給家人嚐嚐。
如果是拿了東西背後還罵新縣令傻,不好好做事情,總是拖著的話,張小寶就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傻。
張忠坐在車裡,把自己的官服什麼的穿好,印要到那邊才有,他這是第一次當官,上來還就是個縣令,官不小了,以前那散官不算,除了能給家中增加些食邑外,根本就沒用過,唯一有點用的就是,讓內院的人出去,一說話就是‘我那府上如何如何’。
張忠在回憶著程縣令說的一些事情,程縣令可是手把手的教,一點也沒隱瞞,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全說了出來,包括一些斷案子時候的技巧等等,經驗之談。
比如遇到一些案子,在律法中根本無法尋好相應的東西,那就只能往某一個上面靠,如果不是關係好的話,誰把這種關鍵的東西教你?這是吃飯的本事。
“先要接印,然後就是正式上任了,再然後呢,生堂斷案?不知道有什麼案子等著呢,小心啊,程兄可是說了,有時新的縣令上任,會有人來故意為難,出一些個餿主意,比如張家的瓜越過了李家的院子,在那邊的罈子裡面長大後拿不出來。
還有王家的豬和宋家的豬混淆了,分不清楚哪家是哪家的,這些都可能出現,恩,前一個用鹽水泡,後一個要餓著豬,到時候它們就回家吃食了。”
張忠坐在車中嘟囔著,已經準備好面對將要到來的事情了,躲是躲不過去的,只能咬牙硬挺。
其實像他這樣的官員第一次外放,都是從主薄做起,主薄的事情少一點,也不用擔太大的責任,等摸清了門道才會繼續向上升,但張小寶等不急了,主薄的權利可沒有縣令的大,找找人,花花錢,一個實職的縣令就到手了。
也是七品官,原本是能升到六品的,張小寶讓人硬壓了下來,畢竟張忠還有一個獻出了冬天種菜的方法,又是進士第一名,給個六品官並不高,但張小寶知道這裡沒有高配的習慣。
除了那麼兩個縣的縣令是六品官,其他的全是七品,有的下下縣甚至是八品的官,給個六品就不能出去做縣令了,六品通常是文職,在京城中做一些事情。
“小寶,你現在總可以說說你當初的打算了吧?為什麼把三水縣給推成上縣?為什麼給我講了那麼多關於孩子的事情?”
王鵑和張小寶也坐在一輛車中,她還在想著那個事情。
張小寶故作矜持地笑了笑,在臉被王鵑捏住後,才說道:“給三水縣推上去,一個是咱家的買賣需要更多的人過來,另一個就是做給華原縣看的,到時我爹可以寫出告示,就說要讓華原縣與三水縣一樣成為上縣。
這有好處啊,可以轉移一些民眾的注意力,也可以讓百姓多了一些期盼,以後我爹做事情的時候用這個名義來做,百姓會願意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