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和朝歌的關係也比較深,他自信只要自己不動手直接宰了崇侯虎,他絕對不敢出兵反叛!
“不可,無罪而伐諸侯,非道也。
更何況如今大商現在雖然四海昇平,但是依然有東夷、犬戎、南蠻在外虎視眈眈,此時若是大商動盪,只會給外族可乘之機,此時內外皆反,絕非是大戰的時機!”
聽著聞仲這殺氣騰騰的話,丞相商容第一個就找出來反對。
別看商容這個宰相在封神榜裡面沒有什麼存在感,在紂王在完成女媧廟進香的橋段以後就被免去了宰相職位,後來也死的比較隨便,因為勸諫殷郊兄弟兩個,直接撞死在九節殿上。
在現在帝乙在位時,平時的作為也算比較低調,在朝堂之上少有開口的。
但是能成為宰割百官,人王和臣子、百姓之間的中間、紐帶關係,此人也自然絕對沒有這樣簡單的。
而且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商容這邊也沒敢說,那就是帝乙天壽在即,過不了多久了。
這殷商的新老君王交替,朝局動盪,社稷不穩,這要是真的打起來,這朝歌未必能贏得了!
“那你要怎麼樣,就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諸侯的勢力日益壯大嗎?
現在我大商還能勉強收拾他們,過個幾十年就說不定了.......!”
聞仲漲紅著老臉,鬚髮盡張的對著商容怒吼著,對於已經是殷商兩代老臣他來說,殷商天下已經成了他的全部,他的大道,要是通天教主真的把他召回,只怕他也會鬱鬱而終,一身修為散盡!
“我也沒說不打,但是現在還是以穩妥為主,現在若是妄動,只怕不用幾十年,只怕現在成湯基業就會毀於一旦。
大王,祖宗基業當如履薄冰,絕對不可意氣用事啊!”
....
看著手下的文武二極這般的爭鋒先對。
帝乙自己一時間也沒了主意,他看了看天色,已經黑的不成樣了,自他生病以來,基本上這個點都提前睡了了。
帝乙原本是想要休息一番再思索這件事情,不過剛剛經過公孫路的治療以後,他反而覺得現在精神奕奕。而且面前的這兩位臣子估計也睡不著。
所以帝乙想了想還是尋找了子辛過來,畢竟這小子是未來的儲君,這些諸侯的問題也遲早是他的問題!
“為什麼不詢問一下那位老師的意思呢!”
子辛此話一出,包括聞仲在內,三位大商最有權勢的三個人都有些沉默了。
他們剛剛只討論出兵與否和出兵的時間,就是沒準備考慮公孫路所說的變法。
其實公孫路的提醒,他們的確是聽進去了,而且他們也隱隱約約的明白這些東西。
只是一直以來,沒人提點了他們而已。
出兵,帝乙還是有點信心的。
可是變法的話,他們都沒有什麼自信了。
要知道這種東西可不是春秋戰國的那種大爭之世所獨有的。
在人族的歷史之中就經歷了無數次所謂的變法,每一個新的智慧、新的事物的出現都會給人族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其中有好的變法,也有壞的變法,比如倉頡造字、神農種植五穀,顓頊伐建木,絕天地通,又或是大禹治水時以疏浚的方式代替自己父親堵塞的治水方案。
每一次改變不只是代表著人族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
更是代表著一批原有階級利益的改變。
到了家天下,這種階級更是被直接固化。
想要強行打破,就得像是昔日湯武革命那樣直接造反了。
殷商主動變法,這結果的好壞誰也不知道,說不定,偌大的殷商都不用那些諸侯,就被這場變法弄得四分五裂。
作為既得利益者,無論是帝乙還是聞仲、商容都得仔細思考這方面!
不過子辛終究還是那個開拓之主,雖然年輕,但是他還是勸服了自己的父親再次訪問一次公孫路有關變法的事情!
於是三天以後,帝乙親自帶著大商的文物百官,恭敬的來到了公孫路下榻的驛館,這次帝乙拿出自己所有的禮遇在八百路諸侯面前展現了一波帝王求賢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