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殿下肯定想得明白,之所以還在猶豫,是在忌憚靖安侯的潛力嗎?”
太子點點頭,沒有否認自己的忌憚。
在監國之前,他從來不會擔心李飛的能力過強。
對他來說,李飛是他拉攏的重要臣子,能力越強越好!
但如果將來坐上那張龍椅,考慮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心態也會不一樣。
原本太子剛監國不久,心態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
但蕭家的這次試探,提前讓他意識到了這一點:
你是要當皇帝的人了,考慮問題不能再和以前一樣!
隋子華點頭道:“殿下擔心的,也有道理。”
對君王來說,一個臣子會不會造反,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對方有沒有能力造反?!
一個臣子就算忠心不二,絕對不可能造反,也未必就能贏得君王的信任。
只要他想反,就隨時都可以反,有這個能力反,那就有了取死之道!
如果太子有足夠的時間,登基之後可以慢慢掌控朝堂,掌控兵權,徹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那他對李飛的忌憚或許不會像現在這麼大。
但恰恰就是因為李飛的潛力太大,成長速度又太快,這才讓太子不得不忌憚!
皇帝為太子挑選的四位顧命大臣:
葉擇安畢竟是文官,勢力再大,將來即便有矛盾,最多就是權力的內部鬥爭,結果再差也不至於差到皇位不保,所以太子不必過於擔心。
國師雲恕,自身的大道已經和大藍朝的國運深度繫結,一榮俱榮,也不必擔心對方會造反。
‘軍神’聞人正,已經用幾十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太子即便真的對他不放心,也有把握可以在登基後慢慢削減其兵權。
唯有李飛,既不像雲恕那樣已經和大藍朝深度‘繫結’,又不像聞人正那樣,用幾十年的時間和無數事例證明過自己。
更不像葉擇安,沒有武力上的威脅。
所以太子如何能不忌憚呢?
“靖安侯可能存在的問題,陛下肯定也考慮過,但那晚宣讀聖旨時,陛下卻仍然宣了靖安侯進宮旁聽,陛下是為何能如此信任他呢?”
隋子華問道。
太子:“或許是因為李飛在北蠻那一戰中的表現,讓父皇徹底給予了信任。”
“嗯。”
隋子華點點頭。
太子突然笑道:“又或許,父皇和史書上記載的那些‘雄主’一樣,有足夠的魄力,敢放權,用人不疑!”
隋子華也笑了,主動為太子倒上一杯酒:
“妾身相信,殿下將來也能成為那樣的雄主。”
“哈哈哈!”
太子大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已有了幾分醉意:
“年輕時候讀史書,總覺得書上寫的那些英雄豪傑不過爾爾,王侯將相也多是庸才!如果換成是我,一定能如何如何。
如今真到了這個位置,才知其中艱難。子華啊,或許多年以後,孤也只是別人口中的‘爾爾’與‘庸才’。”
隋子華沉默了一下,看著太子,眼神輕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