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大藍朝最引以為傲的鐵騎衝鋒,面對敵人的重機槍和排槍戰術,也同樣損失慘重。
能對西洋聯軍造成威脅的只有兩樣東西——修行者和御營軍。
其中以御營軍為最!
和個體強者相比,御營軍欠缺靈活性,且死一個就少一個,煞器損壞了也很難修補,持久戰的能力不如個體強者。
但要論在大規模戰場上一錘定音,左右戰局的能力,御營軍絕對冠絕天下!
組成千人軍陣的御營軍一旦發起衝鋒,速度比奔馬還快,大炮難以命中,子彈又攻不破外圍的煞氣。
當御營軍殺入敵軍陣列中,自然就是一場屠殺!
但御營軍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人數。
一旦人數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沒法繼續維持對應級別的軍陣,煞氣的威力將大幅度降低。
這讓李飛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初正面硬撼御營軍的那一戰。
當時他對戰五十多名御營軍,確實是越打到後面,御營軍的戰力越低。
在他手中這本書冊的記錄中,千人級的軍陣需要至少一千名御營軍才能啟動。
在啟動之後,維持軍陣的御營軍人數一旦損失超過兩成,軍陣將無法維持。
也就是說,千人級的軍陣,人數一旦低於800人,軍陣就沒法維持了,只能縮減為500人,300人或者100人的軍陣,戰力不斷降低。
這種情況下,參戰的七隻御營軍在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戰績,但隨著西洋聯軍中的超凡者陸續出手,御營軍的傷亡也開始不斷增加。當人數低於800人後,七隻御營軍的戰力驟減。
最大的優勢一去,大藍朝這支大軍就註定了敗局!
李飛手中這本書冊中記載了當年那支西洋聯軍中強者的數量:
侯爵級強者八十多人。
公爵級強者十二人。
親王級強者三人。
當初大藍朝並不瞭解西大陸的親王級強者,以為和大宗師戰力相當。
真正交手後才發現西大陸的親王級強者竟然比巔峰大宗師還要強出一檔!
頂尖強者層面的戰鬥落入下風,底層士兵的戰鬥同樣落入下風,所以大藍朝這二十萬大軍最終的結局是潰敗!
禁軍兩位大統領全部戰死,止戈閣一位副閣主同樣戰死。
除此之外還有十幾名閣員戰死,7000多名御營軍,最終逃出來的不到三分之一!
從戰後的統計來看,大藍朝這邊的傷亡人數接近七萬人,而西洋聯軍的傷亡人數不到兩萬人。
如果沒有御營軍的衝陣,西洋聯軍的傷亡人數會更少,戰損比會更加恥辱!
這一戰的結果震動朝野!
剩下三個行省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心,接下來西洋聯軍一路長驅直入,不費吹灰之力地打穿三個行省,一路殺到藍凌城下。
此時西洋聯軍的人數還剩下十二萬人,且準備動用一直都沒有用過的轟炸機!
接下來的這一戰,很多書籍資料上都有記載:
‘軍神’聞人正親自領兵,率領一萬天藍鐵騎迎戰十二萬西洋聯軍。
一戰而勝,將十二萬聯軍徹底擊潰!
李飛手中這本書上則有更詳細的戰鬥記錄:
就如東大陸不瞭解西大陸,西大陸雖然事先派人詳細摸查過大藍朝的情況,但對東大陸的巔頂強者以及最強的萬人級軍陣依然不夠了解。
他們以為東大陸的巔頂強者和他們親王級強者處於同一水平,而真正隸屬於大藍朝的巔頂強者只有三人,所以聯軍中也只有三位親王。
他們以為只要有轟炸機高空投擲炸彈,即便是萬人級的御營軍也只能是炮灰。
結果開戰後,聞人正一人迎戰三位親王,當場斬殺一個,重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