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八十年代初IBM推出業界第一臺個人電腦時候,微軟和英特爾就開始合作了,當時那臺電腦使用是微軟的DOS作業系統和英特爾X86晶片。
從此開始,微軟和英特爾兩家巨頭為推動PC產業的發展,而組成了所謂的Wintel聯盟,即兩家公司在PC產業內密切合作,以推動Windows作業系統在基於英特爾CPU的PC機上執行。
這兩家巨頭的Wintel聯盟橫霸幾十年全球的PC江湖,沒有任何對手!
李曉凡與倪院士和陳大同博士等一番聊下來之後,大家意識到當下的英特爾不僅僅是做出了CPU那麼簡單,而是培育了一個基於英特爾CPU的開發生態系統。
這個生態的第一棒是核心元器件英特爾CPU。
第二棒是無數的Design house設計廠商圍繞英特爾CPU做公板、做產品創意、做產品原型、做差異化、做最佳化。
然後,接下來的第三棒才是面對市場的企業,他們從Design house設計廠商那裡挑選產品原型,做商品化包裝。然後投放市場,做品牌、做銷售、做客戶服務。
而我們當下的國內電子企業只能乾乾第三棒的活。
目前在國內,像倪院士主導的聯海微電子與深圳的華偉這樣的IC設計企業都屈指可數。
所以要做中國自己的“華夏芯”任重而道遠!
如此一番聊下來,李曉凡更加覺得自己與張博士合作的晶圓專案,還有與國產熊貓EDA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業系統!
倪院士對陳博士舉杯感謝道:
“陳博士,今晚與您交流讓我很受啟發,回國後,我要抓緊我們國產Linux的自主作業系統研發!”
前世,倪院士離開聯想回到計算機所後,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建立自主完整的軟硬體產業體系中來。他當時的計劃是,透過研發方舟CPU+Linux作業系統,做成瘦客戶機NC,採用“雲+端”解決方案,以替代Wintel架構……
1999年8月,在中科院軟體研究所孫玉芳副所長的支援下,軟體所成功研發了基於自由軟體Linux的自主作業系統:紅旗Linux 1.0版。
2001年,京城的政府辦公軟體選型,紅旗Linux成為唯一的中標軟體系統,那件事當時在IT圈轟動一時,還導致了微軟大陸區負責人高群耀辭職。
但是後面的結果非常不理想,按現代的話來說:使用者體驗很差!
紅旗Linux使用者遇到的第一個要命的問題是:基於Linux的Office, 包括Red Office、永中、WPS與微軟的文件格式相容問題。
由於格式不相容,換了系統的Office軟體打不開歷史檔案,打不開別人傳送給你的檔案,這是要命的事。
當時除了像Office軟體文件格式,還有其他的軟體體驗與相容,使用者的各種不爽和吐糟是在太多了,大家普遍怨聲載道,強烈要求換回Wintel系統。
於是前世的第一次替代Wintel聯盟嘗試就這樣因為準備不足而草草收場,失敗了……
後來紅旗Linux每年的市場收入江河日下,到了2014年年初,紅旗Linux開發方中科紅旗公司貼出公告稱,由於經營困難,公司已於2013年的年底解散,並進入清算程式。
當下李曉凡意識到,將來協助倪院士他們開發中國自己的CPU晶片和作業系統外,以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打造一個基於國產CPU與作業系統的開發應用生態!
將來除了頂層設計、加強國家層面統籌外,以後每個地區投資建設自主創新計算機整機研發生產基地同時還要投資一個軟硬體適配中心……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