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這,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理解。
不就是養牛嘛!
我們的畜牧歷史,也有上千年了。
國內各種牛的品種,也有不下數十種。
從邊疆的犛牛,到蒙僵的黃牛,再到南方的水牛,我們什麼牛沒有?
怎麼還是每年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牛呢?
這是因為大家都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我們的牛,千百年來都是重要的勞動輔助工具。
從上古時代,牛就是我們的農耕幫手,要在農田裡幹活的。
所以千百年下來,我們的牛就演變成了肉質硬,乳酸高,含筋量高的牛肉體質。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牛肉不適合煎牛排,也不太好煮爛,不好吃的原因。
而西方的牛就不一樣,從飼養之初,人家就是為了吃肉選育的。
所以他們的牛肉,更加細嫩,脂肪含量更高,口感也就更好。
千百年篩選下來,人家的牛,衝出欄週期,到出肉率,都遠超咱們的牛。
而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於高品質牛肉的需求也就越發增高。
這楊一來,我們本土的牛肉,就有點跟不上大家的生活需求了。
於是每年我們都要大量從國外進口肉牛。
尤其是和斯坦牛,和西門塔爾牛,都是我們主要的進口物件。
而這兩種肉牛,人家可是不會把頂級種牛賣給我們的。
充其量只會賣點小牛犢給我們。
而我國的畜牧從業者,近些年來也會對優秀的小牛進行選種,選育。
但畢竟咱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太短,經驗也太少。
所以哪怕經過精心培育,但咱們的育種牛,在經過一兩代之後,就會退化。
產生的後代,出肉率,還有生長速度都會大大減慢。
於是,我們就不得不又要花高價,從國外進口肉牛。
而這也成了,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一塊心病。
事實上,近些年來,我們雖然也加大了在養殖行業的投入。
但到現在為止,我們也就是在白羽雞的育種方面有了突破。
而其他的關鍵禽類,和牲畜類的育種,則都被壟斷在國外種子巨頭的手裡。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內市面上雞肉的價格最便宜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