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看著每個百姓抱著懷中的書籍,雖然喜上眉梢,但是中間似乎摻雜著些許的哀愁。
“看來還是我疏忽了。”
李恪站在原地,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在大唐,百姓就是百姓,雖然被高高的推崇,但是根本就不認識字,李恪還是有些情急,原本想要做一件好事,卻忽略了這最重要的一點。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只有民眾強大了,大唐才能更加繁盛,想要民眾強大,除了根本的幫助之外,必須做出一些實際行動。
既然民眾不懂的文字,那不如就出資建立民文舍,專門為百姓提供學習的地方。
大唐雖然繁盛,也會出現很多經濟拮据的學子,讓這些學子傳授百姓一些簡單的文字,就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這樣算下來,總比直接幫助學子的強,只是出了一份的錢,就能辦成兩件事情,何樂而不為。
想到這裡,李恪也為自己的經濟頭腦滿意的點了點頭。
就在所有的百姓,都在犯難之際,李恪順勢再次拿出一張告示,貼在了牆壁的位置。
這個告示,不是給百姓看的,而是給那些經濟拮据的學子看的,所有學子,只能在民文舍傳授百姓文字文化,就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果不其然,一經告示貼出,很多學子都躍躍勇試的報名。
李恪在收集名單的時候,早就已經吩咐手下,找一處寬敞的地方,建立民文舍。
就這樣,一件傾心為民的偉大事業,一氣呵成。
民文舍的宗旨,不單單指百姓,還有上不起私塾的孩子,也能一同免費學習。
頓時間,整個幽州,李恪的聲譽家喻戶曉,就連孩子口中的歌謠,都轉變成了讚美李恪的句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原本就屬於歷代的話,在李恪心中久久迴盪著,面對自己這一點點的成就,李恪並不覺得驕傲。
因為李恪知道,學習文字,只是根本幫助了百姓,更加深沉的說,自己還是需要做點更加實際的。
畢竟百姓以糧為天,要是能引進或者獲得一些現代的糧食種子,那可就是從實際幫助了百姓。
但是在古代,想要獲得這些東西何許的困難,除了系統送給自己,憑空自己又變不出來,想著,李恪又泛起了難受的神色。
“李恪,幹了一件這麼偉大的事情,為什麼你還是愁眉苦臉的?”
就在李恪坐在椅子上,思考著什麼問題的時候,武媚娘走到了李恪的身後,幫助他按摩了一下肩膀詢問道。
“媚娘,你是不知道我心裡的想法啊!如果你要是能給我分擔一些事情就好了。”
李恪扭過頭看著身後的武媚娘,苦笑一聲回答道。
“我雖然不知道你心裡的煩惱,但是我能看出來,你已經存在百姓的心中了。”
“那些百姓,把自己家所有好吃的,好用的,全部給你送來了,一時間,填滿了整個廚房,下人忙的不亦樂乎。”
武媚娘走到李恪的旁邊,滿臉欣喜的看著李恪說道。
“先不說這些了,高月每天跟著你,有沒有注意到什麼異常的情況?”
李恪突然轉變話題,有些疑惑的詢問道。
“這個,好像也沒有什麼異常的情況,不過高月似乎對幽州的風土人情挺感興趣的,可能是換了一種環境的原因吧。”
武媚娘聽見李恪的話,緩和了一下自己的語氣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