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嘉靖帝也沒給出個最終的決定,讓他們下去再商議商議,別光吵架,拿出解決方案。
關於朱衡和黃河決堤的奏疏一封接一封呈上來,嘉靖帝坐在桌旁,大部分都是粗略看過,丟到一邊,其中很小一部分能讓他耐著性子看完。
大臣們各懷心思,暗中爭鬥,嘉靖帝看得一清二楚。他嘴上說讓他們再商議商議,一回頭,就派出錦衣衛去了趟南直隸,調查此事。
若是朱衡的確有好大喜功,虐民邀功,當場拿下。
事情並不複雜,雖然朝廷在幾個月前就採納了朱衡的意見,新修河道,但事情的進展卻十分緩慢,一百三十里的河道,修了不足三十里。黃河水位暴漲,再次決口也於此有關。
因為河道淤堵,漕運斷絕,糧食無法轉運,沿途百姓苦不堪言。從長遠角度出發,朱衡新修河道的決策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朝廷為新修河道撥的銀兩去哪裡了?
這是工部的事情,而工部長期由嚴嵩父子把持。
嘉靖帝召見了嚴嵩和嚴世蕃,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父子倆東拉西扯,說是前拿去給雲貴地區修路去了。
為什麼要修路呢,因為前幾年三大殿和西苑萬壽宮先後遭遇大火,現在三大殿修得差不多了,木頭也用光了,若想繼續修繕萬壽宮,需要從雲貴地區採伐木頭重修宮殿,不修路木頭怎麼能運送出來。
萬壽宮是嘉靖帝之前在西苑的寢宮,他們也是為皇上著想,這個理由聽起來合情合理。
嘉靖帝雖然不再問責嚴嵩父子,但心裡仍對此事不滿,責令工部儘快將新修河道銀兩給到朱衡。
朱衡也已將黃河決口的地方修復,嘉靖帝沒有理會彈劾他的給事中鄭欣,而是讓他繼續治理河道。
重陽節這一日,按照慣例,皇帝要上萬歲山登高望遠,以求長生。
嘉靖帝帶著朱翊鈞來到萬歲山下的百果園,這裡遍植果樹,如今正值豐收季節,樹上掛滿了果實。
朱翊鈞遠遠地望見一棵柿子樹,上面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小傢伙走到樹下便邁不開步子。抱著樹幹,眼巴巴的抬頭張望。
小饞貓甚至張了張嘴,彷彿期待著柿子能自己落下來,掉進他的嘴裡。
嘉靖帝揚了揚下巴,吩咐道:“讓人給他摘一些。”
太監們摘下來的柿子都是熟透了的,又大又紅,捏起來軟軟的,細心的擦乾淨,而後遞給朱翊鈞:“小主子嚐嚐,這叫柿柿如意。”
朱翊鈞挑了個最大的,得用雙手捧著,張大了嘴,旁邊圍著他的太監本能的想要往後退一步,生怕他這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濺。
然而,小傢伙卻並沒有吃,捧著柿子,轉身跑到嘉靖帝跟前,把手舉高高:“皇爺爺,柿柿如意。”
就算是現學的吉祥話,從這小傢伙嘴裡說出來,也能讓嘉靖帝開懷。
園內東北面有一座依山而建的殿宇,名曰觀德殿。登上二樓,憑欄眺望,能看到萬歲山下豢養成群的鶴、鹿,寓意長壽。
朱翊鈞太矮了,努力的踮起腳尖,卻什麼也看不到。
嘉靖帝將他抱起來,指著一片空地問道:“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朱翊鈞搖了搖頭:“不知道。”
“以前,皇子皇孫在空地上騎馬射箭,皇帝便登上觀德殿觀賞。”
嘉靖帝膝下子嗣單薄,最後活到成年的只有裕王和景王。回想起來,他連兩個兒子讀書識字都沒見,更別提騎馬射箭。
今日風大,吹得帝王龍袍獵獵作響。嘉靖帝抱緊懷裡的孫兒,貼著她的小臉問道:“鈞兒,你長大以後,來這裡射箭給皇爺爺看,好不好?”
小傢伙欣然答應:“好呀。”
這時候,有太監急急忙忙跑上觀德殿二樓,跪在嘉靖帝跟前:“皇上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