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波理論。
一項極為大膽,極富有想象力的理論。
它揭示了一切實物粒子都共有的普遍屬性,以前被認為是粒子的東西也同樣具有波動性。因而可以說,一切物質都有波動性。
就好比我們宏觀的人,嚴格的來講,人並沒有固定的位置,我們現在所感覺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一個平均位置。但是因為宏觀物體的物質波實在太小了,有也和沒有差不多。
這種極端反直覺的理論,哪怕放到現在,都好像科幻小說一樣。
“試想,對於一個光子,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和普朗克公式E=hv。我們可以推出m=hv/C^2。
&nC=(hv/C^2)C。
也就是即p=hv/C,而又因為波長=速度/頻率,所以p=hv/λ即λ=h/p。”
偌大的會議廳,只有一個沉穩而年輕的聲音場中迴響。所有人都在認真地聽著盧格安的推導,生怕漏下一個步驟。
雖然很多人對盧格安這個人頗有微詞,但對於他的學識,卻是無人質疑。
一個能提出不相容原理和不完備定理的人,他的學術造詣必然十分深厚!
當然這只是大多數人,少許幾個月前就和玻爾通訊的人,已經提前瞭解了這個大膽的理論。
真正令他們感到疑惑的是:是什麼給了盧格安發表這個荒謬理論的勇氣?難道是某位物理大牛幫助他改進了那個理論嗎?
人們各懷心思,繼續聽盧格安說下去。
“以上就是關於光量子波粒二象性的理論推導。”
盧格安半開玩笑似的說道:“拜康普頓教授的光路散射實驗所賜。謝天謝地,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去糾結愛因斯坦的正確性了。”
說實話,盧格安現在甚至有些慶幸。
得虧康普頓早早地把光路散射實驗弄出來了,要不然單就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就能讓這些人爭論上半天。
至此,盧格安的推導雖然創新型地將愛因斯坦體系和普朗克體系結合起來,並得出了光子的波長公式。
但終究還是逃不出愛因斯坦統治的物理學領域。
而接下來盧格安所要提出來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新領域了。
只見盧格安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心神,好像宣告什麼偉大的宣言一般,眼神異常堅定地問道:“而既然我們已經證明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那我們為何不大膽做出假設?
為什麼只有光子擁有這種奇特的興致?
為什麼我們不能把電子也看成是一個波?
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一般的實物粒子也看成是一種波?”
盧格安這斬釘截鐵的三問,宛如晨鐘暮鼓的上下鳴響,振聾發聵。
一時間,所有人都被盧格安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給震住了,甚至無暇去分辨他說了什麼。
人群中,朗道教授聽到那個熟悉的理論,不由得笑著搖搖頭。
果然不出他所料,盧格安所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無用的,康普頓散射實驗的出世,正好佐證了波粒二象性理論的真實性。
但事情真的會那麼順利嗎?
朗道教授微微眯起了眼睛,滿含深意地喃喃道:“盧格安·海因裡希,如果你只有這種程度,那可就太讓我失望了啊……”
不出意外的,朗道教授的擔憂很快就變成了事實。
康普頓散射實驗說到底也只是對光量子波粒二象性的驗證,而物質波理論的野心遠遠不止如此!
除非電子的波粒二象性得到實驗驗證,否則盧格安就算能說出花來,也不可能會被大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