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義面前,似乎很難選擇。
紅娘子見到李巖如此難以抉擇,連飯都吃不下了。
便自己去見了闖王。
李自成聽完紅娘子的話,沉思了一會兒。
便找來了劉宗敏,讓他帥兵攻打永州,以壯大闖王大軍的勢力。
同時,也是把戰火再一次燒起來。
讓大明的人知道,還有一個真正的明君在等著他們。
李巖見到自己的目的達成了,還能夠在紅娘子面前裝作是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便對紅娘子是越發的恩愛了。
而劉宗敏帶著大軍,從桂州出發,到了永州地界,便被曹文詔知道了。
朝廷的意思是,讓李自成的叛軍在雲貴之地霍霍,最後他們在站出來收場。
如此一來,便能夠完全把雲貴之地掌握在手中了。
大明現在已經有了高產的農物,將來會有吃不完的糧食,也就有了更多的人。
這算得上是為未來做打算。
得知劉宗敏動靜的曹文詔,直接帶著大軍埋伏了一波。
雙方大戰了一場。
劉宗敏這邊乃是有著土司的力量,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狩獵的好手。
而曹文詔還以為劉宗敏的大軍還是以前的農民軍,所以大意了。
但是卻也打敗了劉宗敏,讓他未能成功攻佔永州。
但是曹文詔帶來的官兵,也損傷比較大。
為了不被上面的總督所懲戒,也為了自己的前途,曹文詔虛報了戰果,然後在永州當地徵兵。
補充進入了自己的討逆大軍之中,算是彌補了這一場戰爭帶來的損失。
而另一邊,在見到李自成攻打永州之後,得到了范文程支援的張獻忠,派遣了自己的義子李定國攻打播州。
李定國,字寧宇,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陝西榆林人。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
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
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
最後在吳三桂殺死了南明的皇帝之後,悲憤而死。
可以說,這一位算得上是大明最後的脊樑,在棄暗投明之後,維護大明到南明的徹底滅亡。
只不過,大明已經徹底爛了。
當時大清的大軍並不是很多,大明的百姓以及各個階層的人,真的要是完全團結起來。
肯定能夠撐得住。
然而從韃奴入關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似乎已經看到了很多影子。
如果沒有這位南明的脊樑撐著,大明可能在崇禎之後就已經亡了。
然而現在這位大明脊樑卻還在幫助張獻忠攻佔播州,當真是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