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這些事就不要說了,在場的都是一時人傑,否則泱泱華夏五千年,我也不會專門將你們找過來幫忙!”李康打斷了幾人的爭執,道。
“主公英明!”陳子壯等明人大喜,連忙獻上讚歌,李康在公共場合說出這種話,這下終於可以將頭上的“無恥文人”的帽子摘掉了。
“趙鎮長,你接著說!”
“諾!”趙過道,“大山氏留下的地盤我們一時無法全部消化,但可以暫時模仿衛所制度,在覆滅部落的村寨中,則一二交通便利或土地肥沃之地,設為駐屯所,修建軍事堡壘和烽火臺,每所進駐軍丁數十至數百,不求他們有多大的戰力,只需要他們像一個個釘子釘在那裡,防止被宵小之輩鑽空子。同時還能起到一定的訊息傳遞作用。
這些軍丁戰時為兵,休時為民,就地開墾屯田,而我們只需提供必要的種子、農具及前期生活物資即可。
等我們騰出手來,再化所為鎮,這些地盤就會順理成章的成為我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康聞言不由的心動了,但他沒有立刻發表意見,而是按慣例問了問眾人的看法:“諸位以為呢?”
眾人互相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軍方先表明了態度。
“屬下附議!”
軍官們同意了,文官們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於是也紛紛跟著附議,就連剛剛還要治趙過之罪的陳邦彥也不得不捏著鼻子附議了。
“那好,既然諸位都認為可行,那就按照趙鎮長的意思辦吧!”李康順水推舟的說道,“衛樽、王照!就由你二人所部作為駐屯軍,待跟趙鎮長商議好駐屯所的位置後,就找伏羲鎮各局領取必要物資,然後即刻出發!”
衛樽、王照所部,就是李康為了堵截土著潰兵所召喚的三支新軍之二,另一支是田興恕的鎮竿軍。
這兩支部隊,一支是漢末軍閥張揚的部屬,一支是唐朝府兵,兩支加起來約一千二百人,分散開來,扒拉扒拉足能湊起二十個駐屯所。
聽到要轉為駐屯軍,王照到沒有什麼,畢竟府兵本來就跟駐屯軍的性質差不多,而衛樽就有些不爽,但誰讓三支新軍中,就他的部隊表現最差呢,有想法也沒底氣說出來。
於是兩人都高聲應諾,接下了任務。
站在兩人旁邊的田興恕不免有些得意,看樣子在主公的心中,三人之間,他是最受重視的。
“不過你們兩人本身還有所部軍官倒不必去當駐屯軍,現在第一旅軍官就已不足,接下來還要補齊第13團,軍官的缺額將會越來越大,不容浪費。等會後,會有人通知你們接下來的任命的!”李康緊接著說道。
當然不讓軍官去當駐屯軍,有一部分以上理由,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兵將分離,防止華夏軍中出現山頭主義。
不僅是這些新來的,就是第一旅和第二旅兩支正規軍,李康都準備在閒下來後,進行一次軍官互調。
李康的用意,現場的人都能體會出來,但並沒有人覺得不對,連當事人衛樽、王照也是一樣的想法。
所以,他們非但沒有被剝奪嫡系的怨恨,反而為能留在正規軍感到欣喜,他們又沒有造反的想法,正規軍的前途明顯比駐屯軍廣嘛!
衛樽自不必說,王照雖然不介意最駐屯軍,但能不做,肯定就更不介意了!
兩人喜滋滋的躬身謝恩,態度跟剛才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