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後第十九天,清晨。
營地難得的暫停了忙碌,本該工作在各個工地的百姓們,此時呼拉拉全部湧到小河邊,好奇的圍觀著一出由李康導演的“小河送別“。
一座五條長木板並排組成的木橋已經橫跨在小河兩岸。
東岸橋頭,李康正在為楊平威團隊送別。
最終,團隊成員定為十四人:一正兩副,十護衛,外加一朱意!
“條件簡陋,我以茶代酒,謹以此祝撫德一行一路順風!”李康從典韋手中接過兩碗茶,一手平舉,將其中一碗遞到楊平威面前。
這時,李康身後陸續有人捧著茶碗上前,將茶一一送到使團成員手中。
“此行,必不負主公厚望!”楊平威接過茶碗,鄭重的道。
“好,拜託諸位了!”李康雙手端起茶碗,環揖一週,隨即大聲道:“滿飲!”
說著,一飲而盡!
眾人紛紛效仿,看著彼此的空碗,不禁露出笑容。
“記住,安全第一!”最後,等眾人笑夠,李康特遞對著領頭幾人叮囑道。
雖然趁著軍訓的機會,李康找了各種理由,什麼軍姿站的最久啊、正步走的最標準啊,總之秦漢小隊剩下的六個普通士兵都被李康找理由塞了一本《鍛體三十六式》,但畢竟修煉時日尚短,能有多少效果不得而知。
他真怕這些人將任務太過看重,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幾人聞言,皆是感動不已,抱拳應諾!
“嗯,出發吧!”李康也不願意再矯情,點點頭就讓他們啟程了。
“我等拜別!”幾人再次向李康行了一禮,然後與參與送別的營地眾人告辭。
“一路順風!”
“馬到功成!”
……
眾人也紛紛送出祝願。
直到團隊的最後一道身影消失在河對面的森林中,眾人這才收回目光,互相小聲議論著,語氣中充滿了期盼和擔憂。
“走吧,都散了吧!”李康定定的站在原地,隨後撇過頭對圍觀群眾說道,而他自己最後再向河對岸看了一眼後,也離開了。
送走了楊平威一行人,營地的生活節奏又迴歸原點。
鐵製柴刀、斧頭和木匠所需的刨子、鑽子、鋸子,以及篾匠工具篾刀、小鑿子、度篾齒等,目前都已滿足了需要。
鐵匠們正在一門心思的打造農具,特別是鋤頭,不僅翻地需要,砍掉的樹所留下的樹樁,也必須連根拔除。
而且因為扁擔和稻籮的出現,從鐵礦區往營地運生鐵,就有了原始運輸工具,來回一次所運輸的量比以前用衣襬兜著的時候大的多,而且還方便,大大節省了運輸時間。
【但並沒有做到省力啊!】李康欣喜之餘,總是有些不滿足。
最理想的選擇自然是獨輪車,只是以營地的能力,製作獨輪車還比較麻煩。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也只是說著簡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