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生活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富家子弟,從來就沒想過缺鹽的問題,所以自然他腦子裡就沒這概念。
就連“糧食短缺”這個概念,也是這五天的原始生活硬逼出來的。
雖然其他食物中或多或少可以補充鈉、碘之類的元素,短時間不吃鹽也不會咋地,但缺鹽畢竟是個大問題。
所以,李康決定迎著風的方向前進。用他的邏輯來說,如果他現在所在地離海不遠的話,那麼風吹來的方向就是大海所在的方向。
感受了一下風中的鹹溼味,李康有了不小的把握,這就是海風!
嗯,雖然以上都是李康想當然的以為,但也接近事實了。
沿海地區,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增溫很快,陸上氣溫比海洋高,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上升,使低層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海洋上則正好相反,低空氣壓升高,高空氣壓降低。這樣在海陸交界的小範圍內,大氣底層海面氣壓高於陸地,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空氣總是從氣壓高處流向氣壓低處,也就是風從海面吹向陸地。
夜間風向則正好相反!
這要是李康晚上行動,按照他的邏輯來走,那結果就呵呵了。
最後再檢查了一遍裝備,囑咐了一遍留守人員,李康及其侍衛隊就迎著“海風”,雄赳赳,氣昂昂的出發了。
與其他方向入眼全是綠油油的一片森林不同,風吹來的方向只有薄薄的一層小樹林,穿過去以後就是一片開闊原野,這也給李康等人的行動帶來了方便。
想想也是,如果四周全是無邊森林的話,哪來的“海風”?
大概前進了二百米左右,李康一行人終於穿過了這層“薄樹林”,頓時視野“豁然開朗”,頗有撥開雲霧見天日之感。
其中,猶有李康感觸最深,在原始森林裡憋了五天,再次來到開闊地,沉積在心底的陰鬱得以充分釋放,感覺整個人由內而外,從上到下都輕鬆了許多。
不過,李康又有點小小的汗顏,“廣闊的天地”離他如此之近,他卻在五天的時間內不敢邁出一步,實在太缺乏探索精神了。
其實有人告訴他這邊是森林邊緣,走幾步路就出來了,估計他也沒膽子出來,畢竟在開闊地遇到危險,那是跑都沒地方跑,連運用人類的智慧因地制宜,來個絕地反擊都做不到。
當然這一點,李康是絕對不會承認的!
眼前的這片開闊地的環境跟以前電視上播放的非洲大草原差不多,長滿了及大腿深的黃色雜草,跟李康身後的森林形成鮮明對比,一邊黃燦燦,一邊綠油油,涇渭分明。
感覺就像是人為開闢出來的一樣,兩者之間的分界線顯得很是突兀,從森林過渡到草原,沒有一點緩衝地帶。
造物主真是偉大!
草原西、南、北三面——李康將這個世界太陽昇起的方向定為東方——被森林包圍,只有東面,一覽無餘。
李康所在的位置位於這片草原的西北面,西面就是他們剛剛走出的地方,北方的森林就離他們不到百米遠,南面地平線處隱隱能看到森林的輪廓。
所以李康初步判斷,這片草原是呈東西向延伸的長條狀分佈,南北寬不過千餘米,面積應該不大。
在心裡得出這個結論,李康默默的鬆了口氣。
面積不大,就意味著食物資源不豐富;食物資源不豐富就意味著孕育不出太多的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的稀少,就意味著危險性小;危險性小,就意味著李康可以稍微將步子邁得大一些,不必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當然這是他根據目光所及處的情形所得出的結論,至於具體情況如何,只有走下去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