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秦諍,一為練兵,一為安靖地方,便放出一萬新兵,清掃餘杭周邊的匪患。
話說眼下是大業十年,民間造反還是方興未艾。各地雖是烽煙四起,但大多都是小打小鬧,搞出大氣候的反王,此時還沒有幾個。
話說歷來流民造反,都是風光一時,為王先驅,最終為野心家做嫁衣裳!
流民就算聚眾百萬,也只是疥癬之疾。因為百姓造反,沒有具體的行動綱領,和明確的政治目標。只會發洩破壞,而不會建設生產!
非得要到朝廷正規軍,加入到起義軍中,又或者讀書人以及士族下場,為起義軍帶來正規訓練,和明確的行動綱領,方才能發展壯大。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比如瓦崗,最初的領頭人翟讓,只是一個小軍官而已,並無多少文韜武略,雖是開倉放糧,聚眾百萬,聲勢浩大!
但對上張須陀部萬餘正規軍,也是屢戰屢敗,被張須陀打得聞風喪膽,毫無作為。
非得等蒲山公李密,這等文化人上山後,才用驕兵之計,打敗了張須陀。又先後收得秦瓊,羅士信,以及裴仁基,裴行儼(即演義中的第三條好漢,裴元慶),這些朝廷正規軍的軍官上山後,實力方才突飛猛進,一度成為天下有數的大勢力!
所以秦諍,以裴嶽這些宗師,卜天志等先天級數的高手為將,帶正規軍去清剿流寇山匪,那純粹就是高射炮打蚊子,簡直就是在欺負人!
不過月餘功夫,就把餘杭附近的水匪山賊之類,橫掃一空,獲得了不菲的物資軍械繳獲。手下雖也折損了數百,但剩下的,都多少具備了一些,正規軍所獨具的鐵血氣質。
當下秦諍就將老兵與新兵混編,以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夥,十夥為一隊,十隊為一衛,一共編出二十衛,兩個軍團左右。還餘下五千人。
以老兵為伍長,以原三幫中一些後天級別的精銳幫眾,與原來駐守餘杭倉的千餘隋軍,打散編入兩個軍團。分別充任正副夥長、隊正之類。
再從原三幫的那些香主級數,與陰癸派投靠過來精英弟子中,各抽調出十人,擔任校尉。再把隋軍中的中層軍官,提了幾級,充為副手。
這樣,才把兩個軍團的指揮體系,搭了起來。秦諍將之分別命名為武揚軍,復興軍!
每個軍團各一萬人,其中槍兵四千,刀盾手兩千,弓弩手兩千,還有兩千人負責輜重的,武裝後勤部隊。
軍械上,原來打餘杭倉時繳獲了些,繳匪收穫了一些,宋閥也支援了一些,加上庫存的紙甲,基本上把全軍都武裝了起來。
剩下的五千餘人,秦諍就編為親衛營,以彭老三為親衛統領,再把幾個在復興社中沒有擔任具體事務,空有個副社長名頭的先天級高手,全都塞了進來,擔任衛將。
有些東西,人為設立等級,是很有必要的,必須區別對待才行!
秦錚就把自家親衛營的伙食、待遇這些,都上提了三成,以示老大嫡系和常規部隊的差異。然後再把鐵布衫,金鐘罩的前兩重功夫,也一起傳了下去。
話說古代社會,知識和武技之類,其珍貴之處,無需多言。門閥世家和江湖門派,就是靠壟斷知識、武技,來保持自家的特權、地位。
所以秦諍傳下鐵布衫和金鐘罩的基礎功夫,就相當於給了這些泥腿子出身的親衛們,一個改變自身階級的機會。自然是獲得了親衛營上下的真心效忠。
軍團整編完成,秦諍又訓練了大半月,使得這些新老混合的模式,形成了初步的戰鬥力。自家親衛營,也把鐵布衫和金鐘罩的煉法,初步入門後。
秦諍就按照老規矩,安排宋師道,和韓蓋天這宗師級看家,復興軍留下鎮守。
自家則找宋閥借了十幾只五牙大艦,帶上裴嶽裴炎兩位宗師,以及武揚軍,五千親衛。一共出動一萬五千兵力,征討琉球。
話說琉球,在古代有兩個地方。一指位於扶桑與大員之間的琉球群島。二指大員島,古代有時候也稱為琉球。
話說在以前,秦諍還真拿不準,東冥派的駐地,到底在那個琉球?
想起原著中,東冥派好像地位比較超然。一個江湖門派,居然是給隋末群雄提供兵器軍械的大軍火商,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門派的態度,甚至可以主宰諸侯爭霸的結果。
但這個門派似乎又沒有多少高手,似乎宗師都沒有一個。為什麼就敢賣軍火呢,為什麼就這麼心大呢,心裡就沒點逼數麼?
透過後世那些同樣心裡沒點逼數。離了中土支援,經濟就要破產崩潰,水果就只能爛在家裡的大員人,反而還敢嘲笑中土人吃不起茶葉蛋,這一系列夜郎自大的行為來看——這個琉球好像是指大員?
但從東冥派中,男的都姓尚的情形來看,說的又好像是琉球群島?
所以秦諍就很是疑惑。直到來到此界之後,方才確定了,就是位於大員與扶桑之間的琉球島。
話說琉球島,距離餘杭,不過也才七百海里左右,五牙大艦,鼓足風帆,順風而下,不過花了大半日功夫,便已兵臨城下。
秦諍暗道,東冥派,再怎麼牛掰,也只是一個武林門派而已,而不是一個政體國家。
歷來用正規軍來打武林門派,那就純粹是在欺負人!
就像少林寺,可謂武俠中永遠的泰山北斗,正道魁首。但遇到清庭和石友三的正規軍清繳時,達摩堂、羅漢堂的高手,似乎都沒發揮出多大作用,還不是照樣得跪?
所以再怎麼牛逼的武林門派,也始終是無法與正規軍,正面對抗的。
武林高手遇到正規軍團,正確的方法就是玩斬首戰術,摧敵首腦,刺殺主將之類,破壞敵人的指揮系統,迫使其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