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訊息出來以後的各種情況何貴都預料到了。
但是在路上被人堵住,這一點就有些讓人懷疑了,這些記者應該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公然的堵住了道路,背後是不是有其他的人攛掇或者謀畫。
何貴吩咐下去之後,保鏢隊長就把資訊傳遞到總部,總部就開始對資訊進行篩查,特別是查這些記者的通話記錄以及銀行賬戶資訊,另外查這些人見過誰或者是有沒有私下串聯。
另外一邊何貴也讓老李查一查這些記者的根底。
何貴的車回到了總部這邊,在總部值班的一些人很是驚訝,當然也有人知道是為什麼,何貴就來到了會議室,沒過多久,記者們就開始陸續的進入,當然進入這裡,是要透過安檢的。
何貴的總部的安防措施,安檢措施是做到十分好的,可以說是十分頂級的,哪怕是面對上百名的記者也是很快的檢查完畢。
何貴看到記者們來了就拿起話筒說道:“以後大家想要採訪我可以預約,而沒有必要在馬路中間阻攔,這是十分危險的動作。”
下面記者落座之後,一些記者就開啟了裝置,除錯裝置,隨後何貴指著一名記者說道:“你來問吧。”
這名記者是一名女記者,看手上的話筒的那個圖示應該是美堅紐約電視臺的記者,這名記者拿起話筒就開口問道:“何先生請問,私人太空旅遊服務公司與大毛的空天技術服務公司的合作有哪些方面?”
何貴聽到這話開口說道:“主要合作的是發射場的建立,火箭的建造以及飛船的建造的以及空間站的相關技術.”
這名記者又開口問道:“大毛的空天技術服務公司是提供最先進的空天技術嗎?”
何貴開口說道:“這個技術選自我們自己定製的技術引數,大毛的空天技術服務公司只是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以及製造服務。”
另外一名男記者站了起來,開口問道:“何先生,請問這個空間站以後對外開放嗎?官網上寫的,以後進行商業化運作,歡迎更多的公司以及人個人來參與,那麼這裡面高昂的費用。是一般的個人與公司無法承擔的,在這方面何先生有什麼樣的想法或者計劃。”
何貴聽到這裡微微一笑的說道:“我們會採用最新型的技術,這種技術一旦成功,那麼發射成本就只有現在的1/10或者更少,我的計劃是在5年之內可以讓普通的遊客去空間站進行旅遊,在10年之內可以大規模的讓普通遊客去體驗太空旅遊。”
聽到這話下面記者眼睛一亮何首富名下的企業,近些年出現了不少的新技術,讓整個半導體行業得到了最大的發展,一名記者開口問道:“何先生能不能透露是什麼樣的技術可以讓這個成本降低這麼多?”
何貴開口說道:“其實就是以前大家研究過的火箭可回收重複利用的技術,以前因為高昂的半導體以及積體電路成本降不下來,現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日新月異,這方面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另外我們會開發一種更輕,更便捷,更小,技術水準更高的衛星組成龐大的網路。以後整個世界就像是被一個巨大的無線網籠罩,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有3/4的人口沒有享受到網路帶來的便利,要讓這部分人也體驗到網路時代的魅力。”
有記者很驚訝:“何先生您說的這個龐大的無線網肯定需要很多的衛星支援吧,大概估算一個數字是多少?”
何貴開口說道這方面我們有研究:“需要大概4萬多顆衛星,以後我們的火箭一次發射可以攜帶數十顆衛星,這樣大大的降低成本。”
何貴這話說出來之後,下面的記者的目瞪口呆,4萬多顆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按照現在一顆上千萬美金的成本計算,這簡直是一個天方夜譚,而且4萬多顆衛星,在空中執行,地面上幾乎已經沒有任何的秘密了。
有記者拿起話筒開口問道:“何先生這4萬多顆衛星的成本這麼高,想要單獨的網路使用費用來收回成本盈利,應該不太現實?”
何貴點點頭說道:“的確是這樣,不過在我的設想裡面,這個網路不單單適用於通話或者是影片之類的,應用場景更多,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等等的這一之類的場景。”
這些記者又聽到了一個新名詞:“開口問道,何先生說道自動駕駛汽車是不需要人操控的汽車嗎?”
何貴點點頭說道:“是的,不需要人操控,並且還有聲紋指紋作為密碼,以後人們上車之後只要說出目的地,然後命令車自動出發,車自動駕駛汽車就會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
對於這何貴說道這種汽車下面的記者腦子裡面根本想不出來,雖然說科幻電影裡面有個類似的場景,但是一般真正的出現在現實裡面,大家還是很難想象的。
又是一名記者拿起話筒:“何先生,請問您的發射場的規劃具體幾年完工什麼時候可以投入商業運營?”
何貴微微一笑,然後說道:“發射場的建設與火箭的製造,空飛船的製造會同時進行,三年之內進行第1次試驗發射,爭取5年之內建立空間站並投入運營。”
5年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但是對於空間站這種技術來說,5年其實並不漫長,但是何貴這樣說,證明與大毛那邊達成了某些協議,可以全盤的照搬大毛那邊的技術成果才有這種可能。
當然這裡面某些電子技術會進行更新換代,因為現在的電子技術更加的發達,何貴也會從現在抄一些電子技術,特別是一些系統技術。
就空天技術而言,咱們內地現在的水平比西方也不低的,至於說咱們為什麼沒有發展火箭回收技術,那是因為咱們的火箭本身成本就比西方的要低不少,畢竟咱們的人工以及其他成本都比西方的要低很多。
西方工業產品的最大成本不是材料,也不是技術,反而是人工。
很多時候一些精密的機械壞了不會去維修,反而會直接淘汰,這就是因為人工的費用太高了,而且西方的工人數量本身就少,現代一些影片博主約一些維修工也許一個月才會上門。
所以這些維修精密機械的工程師維修工,本身數量不多,也許還要回原廠維修。
也許預約之後一兩個月才上門來維修,這樣對整個生產十分不友好,所以很多的機械會直接報廢,然後換新的。
有人說我自己修可以嗎?可以啊,但是以後出現什麼嚴重的問題,就是你自己負責了,另外這些高昂的裝置一般都有保險,而且工廠主也不敢讓你修啊,你在修的過程中出點什麼意外,那麼工廠主更是賠大發了。
咱們內地很多的精密機械,其實有一部分就是西方的二手,咱們這邊預約維修一個東西,工人基本很快就會上門,這就是兩邊成本的巨大差距。
就咱們內地的技術水平,要搞這個可回收技術也是可以的,但是節約的成本並沒有外國公司想象的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