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3艘1350噸級永興級輕型巡洋艦從蘭芳出發,在夜色掩護下,駛往宋卡方向。
9月17日凌晨,一支由一百餘艘船隻組成的船隊,在距離宋卡港口北部,十餘公里處登陸,隨即向南行軍。
凌晨1時,宋卡北部以及東部港口地區相繼爆發戰鬥,泰國海軍艦隊、登陸隊在行進過程中,突然遭到宋卡部隊的襲擊,槍聲、炮火不斷,戰鬥從陸上蔓延至海上。
9月18日早上,因遭受岸邊炮臺和埋伏在海岸一側的艦隊攻擊,泰國海軍艦隊驚慌失措,在付出三艘炮艦、兩艘排水量1500噸輕型巡洋艦沉沒、兩艘炮艦被俘虜的代價後,以兩艘排水量3000噸級鐵甲艦為首的剩餘艦隊,錯認為漢國遠洋艦隊提前抵達,恐慌之下,放棄運輸船隊和登陸的近1萬名士兵,狼狽逃竄。
9月20日下午,從各個方向湧來的宋卡部隊,堵住了登陸部隊逃跑的陸上缺口,將近一萬泰國部隊,被包圍在一塊麵積不到10平方公里的區域。
9月21日,宋卡軍隊從海上和陸地兩個方向,對被圍困部隊發動總攻,泰國軍隊堅持不到半天時間,在付出了1000餘人傷亡的代價後,士氣崩潰,舉手投降。
9月22日,吳寵以宋卡城主的名義,釋出宣告,譴責泰國政府對宋卡的侵略,並正式宣告獨立,成立宋卡王國,對泰國宣戰。
釋出獨立公告的同一天,完成緊急動員的第一批3萬民兵部隊,協同2.5萬宋卡常備軍,分別從陸上、海上對泰國發動反擊。
9月24日,6000名宋卡陸軍部隊搭乘運輸船,在南洋分艦隊掩護下,登陸曼谷灣。
9月27日,登陸部隊數量增長至2萬人。
9月29日,拉瑪五世緊急徵集3萬部隊,出城反擊,被擊退。
9月30日,拉瑪五世派出代表,請求停戰,被李文彩嚴詞拒絕。
10月2日,匯聚於曼谷周邊地帶的宋卡軍隊數量增長至4萬人,泰國守軍嘗試發動數次反擊,皆被擊退,城內人心惶惶,每天都有貴族、官員私自攜帶親屬、財產,從曼谷北部城門方向離開。
10月5日,拉瑪五世禁不住大臣勸說,趁著夜色,在數千部隊保護下,匆忙離開皇宮。
10月7日,泰國官員、重臣們逃離的第三天,失去守城信心的留守部隊,在宋卡軍隊持續進攻下,不敵潰敗,泰國首都曼谷自此陷落。
10月8日,佔領曼谷之後,李文彩分出一萬部隊,由叻武裡府向南,一路進攻馬來半島各地,於10月15日,與宋卡方向而來的進攻部隊匯合,徹底將馬來半島領土全部佔領下來。
就在宋卡部隊突飛猛進,搶佔泰國曼谷附近以及馬來半島各地時,安南殖民總督府找到撤離至中部地區的拉瑪五世,要求泰國承認寮國主權歸屬於法國,並且割讓湄公河東部領土。
與此同時,法國安南總督府一方面派人與宋卡商討共同瓜分泰國事宜,另一方面馬不停蹄派出部隊,沿著湄公河流域向泰國北部、東部發動進攻。
10月10日,英國海峽殖民地正式將泰國南部三地納入統治範圍。
10月15日,英國方面正式對宋卡、法國、泰國三方發出外交照會。要求結束戰爭。
11月20日,四國達成協議。
協議內容如下:
1泰國承認宋卡獨立,將叻武裡府以南馬來半島地區領土割讓於宋卡,宋卡軍隊於一個月內,撤離出泰國本土。
2泰國解除與寮國的蕃屬國關係,承認法國對寮國的主權歸屬,同意將湄公河東部領土割讓給法國。
3泰國割讓玻璃、丁加奴、吉打三地於英國。
4泰國與漢國、英國、法國三國簽訂最惠國待遇協議。三國商品可以自由進入泰國市場。
宋卡戰爭持續時間不過兩個多月,卻一戰打沒了泰國二十年改革維新的成果,停戰協議簽訂後,泰國不僅失去了大量領土,也喪失了部分經濟主權,一定程度上淪為了漢國、英國、法國三方的經濟殖民地,而三國之中,由於泰國境內華人數量以及即將進行輕工業產業轉移的因素,在與英法競爭時,漢國方面無疑具備領先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