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總長,統計下野戰軍、警備軍、民兵預備役各部隊中,秘魯時期參軍的老人還剩下多少,軍銜職務和待遇分配情況怎麼樣,他們是帝國建立的元勳,雖然因為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原因,部分人不適合擔任中高階指揮職務,但是該給予的待遇,還是要給的。”
“秘魯時期的老人是不多了,因為陣亡、傷病、年齡過大等原因,還在服役的人數,預計一兩千人左右,具體服役人員數量、名單,讓軍務司負責統計、整理,等統計完成後,再呈交給陛下。”
陸軍部總長中將羅林山回覆道。
“嗯,具體事務讓下面的人負責去辦。”
李明遠點點頭,然後站起身,繼續巡視、慰問傷兵。
“中士,你是哪裡人?年齡多大了?”
“報告陛下,職下徐州人,今年19歲,帝國陸軍第一混成旅二團三營一連中士班長劉德榜。”
一名左手負傷的瘦高士兵站起身,大聲回答道。
“在哪裡負的傷?”
“進攻姆博卡亞迪敵軍戰壕時,被敵軍冷槍擊中,受的傷。”
“陛下,劉中士作戰英勇,在比亞里卡戰役中,擊斃4名敵軍,俘虜5人,是第一批突進至敵軍戰壕計程車兵。”
後勤總醫院,一名負責傷兵管理的軍官補充道。
“好樣的,是個英雄,帝國復興與強盛,需要的就是劉中士這樣英勇無畏的戰士!”
李明遠讚賞得點點頭,繼續道:“劉中士的戰功,達到破格提拔的標準嗎?”
“按照帝國陸軍軍功獎懲條例規定,劉中士達到了授予個人三等復興勳章和提拔為軍官的標準。
戰爭結束後,錄功授予准尉軍銜,再進入陸軍軍官學校,進修兩年,畢業後,根據學習表現,授予少尉、中尉軍銜,擔任正排級或者副連級職務。”
“劉中士,你還年輕,未來發展機會很多,好好養傷,傷愈出院至陸軍軍官學校進修,多增強文化知識學習,爭取早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帝國軍官。”
“謝陛下激勵,職下絕對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李明遠一個又一個得對身前的官兵進行慰問,其中,有不少傷兵,能直接叫出他們的名字,慰問持續了兩個多小時,臨近下午,李明遠從傷兵人群中走出來,站在一處高臺上,身邊持槍警戒著數十名士兵。
皇帝出行,警備措施嚴密,即便是在後勤總醫院內,負責警備防衛的第一師士兵們,仍然沒有掉以輕心,警惕得觀察著四周,認真排查掉每一分可能存在的危險和漏洞。
臨離開前,李明遠準備對傷兵們說幾句話,當侍從軍官確認周邊環境安全無誤後,李明遠上前幾步,看著七八米外,圍繞著的傷兵、醫護人員,鄭重開口:
“傷兵營內的各位帝國軍人、醫護人員、輔助人員,在踏入南美本土之前,可能有不同的身份,有的是苦力、人力車伕,有的是佃戶、農民,有的是商人、小販,有的是工人、技師,有的來自閩南、兩廣,有的來自江浙、湖廣,有的來自齊魯、江淮,無論各位之前出身、地位、籍貫有多少差異,但是,現在,在南美本土,在傷兵營內,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漢國國民、帝國將士!
在這裡,不論出身、地位,不分軍銜職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平等,大家都是為帝國復興、強盛而努力的熱血男兒、華人英雄!
大家身上的傷來自於巴拉圭戰場,或許有的人不清楚,為什麼要遠赴巴拉圭境內,和巴西人打仗?漢國本土資源豐富、地廣人稀,只是守著本土,便能過上好日子,為什麼還要賣命和巴西人打仗呢?
今天,我明確告訴大家,因為帝國需要更多的土地,養活漂泊萬里而來的同胞、親人,因為帝國需要為遠親的殷人討回公道,把他們從西方白夷手中解救出來,因為血脈中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步自封、安於現狀,只會被敵對國家欺凌、消滅!
華夏文明5000年的歷史,本就是一段先輩披荊斬棘、熱血奮戰的開拓史,當今大漢帝國要做的,就是繼承並恢復祖輩的熱血、開拓精神,用手中的槍炮,為帝國、為自己、為同袍、為父母妻兒、為後代,奪取生存的土地和資源!
開拓土地的過程中,避免不了戰爭、犧牲,但是,難道因為戰爭、犧牲,我們就害怕、退縮、放棄嗎?
不!絕不會!
1868年,身處暗無天日的礦洞、每天有幹不完的危險工作,秘魯監工的欺辱、毆打,疾病、傷痛的折磨,滿目絕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宛如煉獄一般的環境下,我們放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