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其變,順勢而為。”相繼從巴拉圭和其他渠道收到巴西局勢即將失控的訊息,李明遠與手下官員、將領商討兩天,做出了冷靜的決定。
漢國剛剛佔領巴西,近一半主力部隊分散新佔領區各地威懾當地白人,如果貿然介入巴西局勢,一是面臨兵力不足、部隊疲憊的窘境,二是戰備物資所剩不多,過早向巴西內陸深入,後勤物資難以保障,因此綜合漢國自身處境和英國方面對待佩德羅二世尚未分明的態度兩個主要因素,李明遠選擇將重心轉移到國內方面,先將已經到手的阿根廷、烏拉圭戰果消化,然後視巴拉圭與巴西兩國的戰爭形勢變化,再決定是否出兵搶奪巴西南部的巴拉那州。…………
“玉璣先生,坐。”
“謝殿下。”
胡亞基坐在椅子上,將侍衛親兵端來的茶推在桌子一端,開口道“殿下召見臣下,是否為英吉利國封鎖一事?”
“讓玉璣先生猜對了,英吉利人封鎖我海上運輸,本土與海外各地聯絡中斷,這幾日一直在為這件事情煩惱。”
“殿下,依臣下看,阿根廷、烏拉圭兩國皆已被漢軍佔領,從本土北部各地遷移的百姓正絡繹不絕的填充阿根廷、烏拉圭故地,阿根廷戰爭的目的業義達到,而且觀英吉利人主動退出阿根廷沿岸港口基地之舉,可推測英吉利遠征艦隊目前正處於進退兩難境地,英吉利政府想必也為其遠征艦隊處境猶豫不決。
所以,臣下認為,朝廷不妨利用當前時機,主動派遣官員接觸英吉利人,初步提出和談的條件,即使談判不成,朝廷也可探一些關於知英吉利國遠征艦隊和其國內的情況。”
“我也有這種想法,所以今天專門把你請來,就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依照當前局勢,和談宜早不宜晚,如果殿下同意,臣下這兩日便準備對英吉利和談事項。”
“玉璣先生今年有六十歲了吧?”
李明遠沒有立刻同意胡亞基的請示。
“嘉慶二十一年,至今年剛好64歲。”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
李明遠暗自推算了胡亞基的出生年份,猶豫道“玉璣先生六十有四,對英吉利和談之事本不想麻煩先生,可是眼下本土缺少熟識外交事務的官員,再讓先生以花甲之齡勞頓國事,明遠心中不忍吶。”
“殿下體貼之心,臣下感激不盡。”
胡亞基心中感動,開口道“臣下的身子康健的很,就是再為殿下效勞十年也沒有問題,當前國內正是用人之際,切不說臣下不過六十有四,就是八十有四,臣下也不差姜太公之志,願意為殿下和大漢國盡職效忠!”
“好好好,有玉璣先生這樣的賢才輔助,何愁南美漢國大業不成!”
李明遠扶起躬身行禮的胡亞基,勉勵道“漢國立基尚短,國內事務繁雜,都需要你我君臣操勞保持,玉璣先生要保持好身子骨,本王還想二十年後,再與諸位開國老臣開懷暢飲呢。”
“臣下一定記在心上。”胡亞基感動至極,眼角禁不住的救下一滴淚水。
出商入仕,胡亞基由南洋一個普通華商,不到十年時間,轉變為漢國舉足輕重的政要高官,父子三人從政,次子操持南洋黃埔公司事務,本人又即將被賜封為世襲子爵,人生際遇如此,胡亞基除了感激李明遠的知遇之恩,還有的就是慶幸與滿足。
將胡亞基的表現看在眼裡,李明遠也不好再刺激這個年齡不小的老華人,親自扶著對方坐下,李明遠勉勵道“外交部一直是由先生操持,本王準備等到局勢穩定下來,委任先生為外交部總長,全權負責漢國對外交涉事務。”
“殿下……”
“哎,玉璣先生莫言推辭,先生在外交部幾年的表現本王和政府官員們都看在眼裡,由先生主持外交部事務再合適不過。”
立國建制之後,十部兩院一共十二個中央要害部門都需要大量的中高階官員,為了避免揠苗助長和手下官員職位過高,胡亞基、陳金鐘等從南洋地區投奔的華商、士人,最初只是授予司、局級官位,數年時間過去,大部分官員職位上升,比如胡亞基官位升至副部級,在外交部高官總長缺位的情況下,他這個副總長與總長的權力差不多大,因此,聽到李明遠準備將其扶正的安排,胡亞基推辭幾句後,便半退半就的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