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3就是最理想的核聚變清潔能源!
不僅釋放能量很高,而且氦3跟氦3反應完全不會產生中子,這個反應堪稱終極聚變!
(ps:3he+3he→4he+2(1h,Δe=12.860mev)。
但氦3元素可以說是藍星上最稀缺的元素。
整個藍星上的氦3元素,基本上都是由氚核透過β衰變得到。
氚的儲存量本來就稀少,所以藍星上的氦3元素更是少得可憐,提純成本也非常高。
地球上能被人類利用的氦3總量只有半噸左右!
但是月球上的氦3就非常豐富了。
據估計,整個月球能被開採的氦3元素,高達70多萬噸。
如果全部用於核聚變反應,可為人類提供數千年的能源供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太陽內部,時刻進行著氫元素向氦元素聚變的過程,其中有一步反應,是一個氕核與氘核聚變,結合為氦3。
這一反應主要在恆星很小的一個核心區域進行,大部分氦3會繼續聚變為穩定的氦4。
只有極少一部分氦3元素,會脫離反應區,然後到達太陽表面,經太陽風吹拂向四周。
月球沒有磁場和大氣,太陽風中的氦3元素會直達月面,並均勻分佈在月球土壤之中。
但是藍星有厚厚的大氣層以及地磁場,把氦3元素阻擋在外,根本無法到達地面。
這就是藍星上氦3元素稀少,而月球上氦很多的原因。
其實在太陽系中的那些沒有形成磁場和大氣的小行星上都廣泛分佈著氦3元素。
那才是人類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原料產地。
鍾成就動過在月球上建造氦3提煉工廠的念頭。
但一想到現在人類“落後”的航天技術,就只有作罷。
要把幾萬噸的裝置物資運送到月球上去建造工廠,再把上萬噸的氦3送回藍星。
這個費用還不如直接對核廢料進行處理了。
畢竟核聚變廢料數量比核裂變少得多,也容易處理一些,代價還在容忍之內。
只有等建造出使用祝融電推,並用核聚變供電的大型空天飛行器問世後,這個想法才可能實現。
其實現在技術儲備已經足夠了,差得就是資金和時機。
在目前華夏的處境來看,不徹底解決後顧之憂,是不敢用舉國之力來搞月球工程的。
因國際環境的原因,國內已經停止了大部分太空計劃,把國力傾注到了經濟和國防建設上來了。
敵人不會因為你跑到月亮上轉了一圈,就高看你幾眼,然後俯首稱臣的。
鍾成認同國家的這個戰略轉變,也就沒有去提什麼研發大型空天飛行器的方案。
但他認為幾年後再提出來就沒問題了。
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將燧皇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的問題。
把300多米長上萬噸的的反應堆搬到飛行器上去,那是不現實的,而且一個飛行器也用不了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
現在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航母上的核反應堆輸出電力功率也就才6萬千瓦。
如果能把燧皇核聚變反應堆縮小到100米以內,重量在1萬噸以下,功率既使只有30萬千瓦也足夠了。
裝備上這種小型燧皇核聚變反應堆的空天飛機,運載能力達到上萬噸,作為來往藍星與月球之間的運輸工具,才具有實用的經濟價值。
那時的月球就將成為華夏的後花園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