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看得太匆忙,對軍用無人機專案只看了標題,沒有細看。
把軍用無人機定為了下一個的研發目標後,鍾成就打算先好好看一下。
花了兩個小時時間,他把這份設計方案看完,又從系統裡瞭解了一下現在各國的技術狀況。
他明白了這個軍人無人機專案為什麼被放棄了。
不切實際!
目前各國的軍用無人開發大致走兩個方向,一是微型化,走偵察路線,二是大型化,走攻擊路線。
微型化因無法攜帶重武器系統,只能用於偵察,但在如今全球衛星系統的覆蓋下,無人偵察機的地位很尷尬,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用。
但肯定不是鍾成想要的。
大型化就是向無人戰鬥機方面發展,但想真正取代有人戰機還是雞肋。
電驅螺旋槳無人戰鬥機成本低,但速度和載重量起不來,跟第五代戰機根本沒法比。
而採用噴氣式渦輪航空發動機的無人機,速度和載重量倒是勉強趕上四五代戰機水平了。
但動不動就是幾噸重量起,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居高不下,就像是有人戰機去掉了駕駛艙的簡易版,還因為自動駕駛和自動火控系統的問題,效能上要追上第五代戰機還遙遙無期。
他所想要的是一種效能高和成本低的無人機,以數量來獲取壓倒性優勢,完全獲得制空權,是一種群狼戰術或蜂群戰術。
管你美帝的六代機還是七代機,你來一架,我出動十架,你來一百架,我出動一千架,群毆致死。
鍾成看到的軍用無人機研發專案中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計思路。
以動力電池提供能源,使用無工質發動機驅動無人機,這個想法太前衛了,根本實現不了。
先不說無工質發動機的推動功率大小問題和發動機的重量體積問題。
現在什麼動力電池能夠提供這麼大的功率,這麼多的電量,而且目前的動力電池自身重量太大也是一個嚴重問題。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專業名詞: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池的能量密度就是電池平均單位體積或質量所釋放出的電能。
目前主流的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在100150Wh/kg之間。
(PS:Wh/kg為瓦時/千克,形象比喻一下,一種能量密度100Wh/kg的電池,10公斤重才能容納1度電,水平有多低可想而知。)
還有另外一個涉及動力電池功能的名詞“功率密度(W/kg)”,指的是單位重量的電池在放電時可以以何種速率進行能量輸出。
通俗來講就是動力電池能夠提供的功率有多大。
鋰離子電池目前的功率密度可以達到數千瓦/公斤,而1.5L小排量的家用轎車發動機功率就有100千瓦。
以目前的動力電池技術水平要想滿足無人機對動力電池的重量和功率要求差太遠了。
難怪這個無人機專案只留在紙面上,連初期驗證都沒有進行就終止了。
鍾成又找劉玉柱交流了一下,劉玉柱就是動力電池專業的研究生,他就從專業角度解釋了一下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方向。
只有新材料體系的採用、電池結構的精調、製造能力的提升這個三個方向,別無他法。
而且只有採用新型材料才可能大幅突破現在鋰離子電池的瓶頸。
鍾成陷入了迷惘。
他是一個搞機械自動化的人,現在讓他去研發新型電池材料,比讓他去開發機床的數控系統還難。
隔行如隔山啊!
劉玉柱明顯比趙唯差遠了,少了十幾年的研發經驗,就算他能找到一些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劉玉柱在幾年時間內也不可能有所突破。
而且以他的瞭解,在藍星目前也沒有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可借鑑。
在女媧工業母機專案上找趙唯幫忙的模式無法複製。
只是靠他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