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朕的設想當中,未來的大清朝廷應該有兩個首都, 西京興慶府和盛京奉天府......朕當然得坐鎮興慶府了。至於盛京那邊, 除了盛京將軍之外,朕還打算委任一名盛京留守,由他和盛京將軍同掌大局。”
康熙特別提到盛京, 其實有兩個原因, 一是真的重視盛京。盛京那邊還有許多新八旗人口,附近還有東道蒙古的四個盟......那都是康熙不能夠放棄的力量。
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安撫手下那些想要東遷盛京的臣子和奴才——在不少老滿洲看來,中原丟了就回老家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至於在老家能不能立足,他們根本不曾考慮。
而康熙雖然把大清領導成了北清,但他依舊是個明君,所以他是深知失去中原的大清是根本不可能在老家立足的。
大清的出路......只有向北、向西!進入蒙古人的“世界”。所以康熙的大汗寶座,對於滿清而言,實在太珍貴了。
“太上皇聖明!”
孔聖公當然是支援康熙的。
他的儒宗雖然可以在朱和墭的大明國內保持一些暗堂,但是要成為顯學是不可能的,所以勢力一定會衰弱。而他這個不配姓孔的偽儒聖公,在東方也沒什麼活路,只能向西。
康熙得到了實力派聖公的支援,底下的大臣們當然也不敢反對,全都齊聲大呼聖明。
而在康熙聽了,他們喊出的不是“聖明”,而是“活命”......
現在三個大難題都有了解決辦法,康熙的心情好了許多。於是他又想起一個小問題了——就是那個“假康熙”,老讓中原那邊的人誤認為自己投降了,大清沒有了,總也不是個事兒啊!
得想辦法澄清一下......得讓人知道他們抓到的康熙是假的!
想到這裡,康熙就露出了悲傷的表情,“常寧乃是代朕受過......雖然他是心甘情願赴死的,但朕還是要想辦法救一救他的。諸位有什麼好辦法嗎?”
“萬歲爺,奴才明珠有辦法。”
明珠拄著柺棍,一瘸一拐的出了班次,就要給康熙下跪。
“明珠,你不必下跪了......”康熙看著被板子打出殘疾的明珠, 趕忙擺擺手讓他別跪了,“以後你見朕都不必跪了。”
“謝皇上恩典。”明珠也不客氣,直接就謝了恩,“太上皇,奴才可以走一趟北京或南京, 去贖回恭親王。”
“贖回?”康熙一聽這個辦法, 頓時就眉頭大皺,“可是現在國用艱難,朝廷沒有錢啊!”
明珠笑道:“太上皇有所不知,這個恭親王有一筆私蓄存在登州的蓬萊銀號裡面......他可以自己出錢買自己的命!”
其實康熙明白常寧的命很難贖,但他還是點了點頭,笑道:“好,好,明珠,那朕就任命你為議和使,出使明國,議和贖人!”
“奴才必不辱命!”
第651章 沒有康熙皇帝了,但還有康熙大汗!(求月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