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月二十八日的暮色和西風當中,長江之上,一支船隊正順流而下。
這支船隊中的船隻,大半都是往來於湖廣各大水系之間的運糧大船,被吳國貴的兵丁強徵到嶽州附近的君山水師大營中,經過了一番改造之後,成了能夠上陣的大型縱火船。
這些縱火船上除了柴草之外,還有裝了大罐大罐的猛火油——還都是加了阿拉伯膠的擁有粘性的猛火油!
這種往猛火油罐裡面加阿拉伯膠的辦法,還是朱和墭早年傳授給一塊兒反清的吳三桂的呢!
正在操船的都是吳周水師右軍的官兵,他們並不是吳三桂的老部下,原先都是洞庭湖中的漁民或水寇,全都深通水性,善於駕船。
不過這些看上去頗為精壯,裝備也非常精良的吳周水軍官兵計程車氣卻有點低落。
他們這些人都是受過大清的官吏兵丁欺負的。那可是亡天下的苦啊!而且清軍和南明當年在湖廣一帶還進行過長期拉鋸……
所以他們都是揣著對清王朝的恨加入吳周軍的,本想著能很快推翻大清朝,恢復漢人天下。
可沒想到吳周這兩年內憂外患不斷,到了如今又被東邊的大明攻打,而且還聯合大清一起反明!
反清反著反著,居然成了大清的盟友,這可真是太諷刺了......
而且他們現在還要帶著本應該用來燒清兵的猛火油去燒大明的水營和戰船......這可真是親者痛、仇者快啊!
難道這一波反清事業又要步了南明那時候的後塵?
這些人心裡雖然不痛快,但是吳周軍的軍紀還是頗為森嚴的。吳國貴在這些火船上派了自己的家丁督戰,所有的水兵都只能在這些家丁的指揮下,駕船前行。
除了火船之外,船隊當中還有一二十條真正的戰船,都是可以槳帆並用的快船。每條船上都架著至少六門子母炮。。
船艙內還坐著二十四個健壯結實的槳手,扛著長槳,並不划水——現在是順風順水,當然不需要他們出力,但是等到放完火後, 這一二十條快船就要負責收攏縱火船上官兵,然後一起撤退, 到時候就得努力划槳了。
在其中一條戰船上, 一名穿著短打, 但頭上戴了頂鐵盔的軍將正扶著攔板,立在船頭。
這名軍將就是吳國貴麾下的水師右將軍周珍標, 他也是洞庭湖水寇出身,在吳三桂打到湖南後起義響應,才得了現在的官職。他原本也是抱著反清驅虜, 順便再某個出身的心思投到吳三桂麾下的。
對於聯清攻明和吳家內訌的戲碼都比較反感,但是他現在卻顯得意氣風發!
因為吳國貴不僅給他分了一萬銀圓的“勞務費”,而且還給他透了底——他這回可不是來燒大明的,而是來出賣大清國的!
待會兒那是“假燒”......是演戲給大清國的什麼狗屁安王爺看的。
那個安王爺上當了,就會帶著十萬清兵去送人頭, 如果能一仗送完, 大清國差不多就該涼了。
到時候天下可就能太平了!
真沒想到啊, 他的新老大吳國貴濃眉大眼,看著挺正直的, 裡面居然一肚子壞水。這回還幫著康麻子把大清國給賣了......還賣了一百萬銀圓, 可真是太會做買賣了。
跟著這樣的老大混, 以後還怕不能吃香的喝辣的嗎?
暮色當中,周珍標率領的船隊從一片沙洲邊透過,突然出現的,就是沿著長江南岸綿延佈列的寨柵。
遠遠的還能看見數十艘木船在水面上環繞成一圈,用繩索相連,形成了一個面積頗大的水營。
水營當中還停泊著大大小小上百艘木船,每艘木船上都插滿了各色旗幟, 迎風招展,獵獵飄揚。
在更遠一點的水面上, 還橫亙著一座浮橋,連線著大江南北。
周珍標連忙舉起千里鏡,又細細觀察了一番遠處的水寨和浮橋。
藉著昏黃的光線,他只發現了一些動都不會動的“兵士”立在那裡……這些“士兵”應該都是瞎子, 根本沒有發現江面上迅速靠近的船隊,依舊是一動也不動。
這就是一個圈套!
而且,這還是一個下了血本的大圈套。要真的燒起來,那場面可就壯觀啦!
“快擂戰鼓!”周珍標大呼, “火船衝鋒!”